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立即反驳道:“张衡制地动仪,可察千里之外,地龙翻滚;郭守敬修《授时历》,农时无差,百姓得以精耕细作。若无此奇技淫巧,洪武年间何以定历法、安农耕?”
这一次,朱祁钰直接举例历代科技成就对于治国安邦的贡献。
“秦有李冰以‘分水排沙’之法建都江堰,若无测量计算,岂非徒读《尚书·禹贡》而望洪流自退?下游百姓只能望涸兴叹?”
朱祁钰再次搬出先例,以民生工程来论证。
见无人回答,他再次说道:“瓦剌骑艺犀利,若禁匠造之术,边关将士以血肉挡利器乎?若无领先军备,京师守卫战何以大胜?昔年太祖北伐,亦赖战船火炮之利。”
科学的进步,直接关乎到国防安全。
没有工匠们日夜操劳的研发生产,你们能安心的站在大殿中享受太平吗?
第三位大臣站出来,接替辩论的棒子。
“君父所言,臣不敢苟同。元末韩山童以‘石人一只眼煽动民变’,今若广传机巧之术,刁民仿制火器,恐生陈胜吴广之祸!”
这个大臣故意将科技和民间叛乱相关联,想要以此引起皇帝对统治稳定的担忧。
朱祁钰听笑了:“军工乃国之根本,匠人世代服役,行动受监视,严禁私传技艺。”
“朕建议你,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去纠察漏洞。”
第四位大臣上阵,直接语出惊人。
“君父熟读《皇明祖训》,当知太祖皇帝曾言道:‘后世子孙不得效元俗,工技之事止可命贱役为之。’,今若抬举匠户,岂非违逆祖制?”
朱祁钰冷笑,不咸不淡的反驳道:“洪武爷设军器局、钦天监,造火铳、定历法。卿言‘奇技淫巧’,莫非谓太祖贻误国本?”
此话一出,相当于绝杀技。
吓得那几位大臣颤巍巍的下跪,直呼“不敢”。
朱祁钰再次回到龙椅上,他刚坐下,一直保持中立派的内阁首辅陈循,叹了口气。
身为朝中大臣的最高代表,其实他非常不希望看到,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口舌之争。
他能明白皇帝改革科举的本意,也知晓那群大臣为何极力反对。
但是,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如果用力太猛,恐怕会引起动乱。
如今的大明,依旧是士大夫的天下,他们掌控着最多的财富,最大的权力,以及最高的声望。
而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强硬改革科举,无疑是斩了他们的根啊。
于是,陈循站出来说一句不偏不倚的公道话。
“天下举子寒窗十载,所学者唯圣贤书耳。若以匠术取士,恐四海儒生离心,谓朝廷重器轻道!还望君父,三思。”
朱祁钰当然明白,他这么做破坏的是哪方势力的权益。
可他依旧要这么做!
如果视而不见,那文官集团的祸害就会一直存在,即便皇明在自己统治期间内,能够再次伟大。
可是,子子孙孙呢?谁能保证不会出几个庸君或昏君?
到那时候,依旧会重蹈覆辙。
既然从现代留学归来,就要有身为穿越者的使命。
哪怕再难,无论再艰险,他依然要做!
朱祁钰身为纯正的大明皇室血脉,他首先考虑的不是当朝,而是未来。
哪怕大明终有一日会被覆灭,但绝不允许是193年后!理应要更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