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景泰二年,五月。
距离天衣阁开业,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户部尚书金濂认真核查财报,当他无数次确认销售额后,终于,重重的松了口气。
“看来,君父先前定下的标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可以顺利达成。”
天衣阁的销售额,目前来看,是逐月增加的。
虽然天衣阁是在正月十五开业的,但处于试营业阶段,因此不计入数据。
二月,全国五十府天衣阁,平均每府日销800余件,其中,裋褐占比25,长衫占比60,袄裙占比15。
平均每府日销售额约87两,二月共有30天,即单府月销售额约为2436两。
其中,销售额最高的,莫过于京师顺天府,其次便是应天府。
或许与两府当地官吏的大力推广和政策支持有关。
反观经济最繁荣的南直隶区域,如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府等,销售额只是处于中等水平,甚至还比不过南边的广州府。
天衣阁,二月的全国销售总额就达到了12万两,到了三月,就猛增到百万两的销售总额,四月继续增长25,这是一个十分夸张的数据。
好家伙,卖一个月的衣服,就抵得上朝廷半年的税收。
朱祁钰看了眼财报,脸色毫无波动。
目前来看,连前期成本都没有收回,没什么好高兴的。
制衣厂的前期投入,直接从户部拨款500万两,这笔钱基本用在制造蒸汽纺织机、建设车间和员工宿舍上面。
而后面的员工工资,以及官吏分红,这是朱祁钰额外从锦衣卫小金库里拿钱倒贴的,共计二百万两。
幸亏自己有先见之明,大臣抄家时,暗中命令锦衣卫可以将现金如数上缴户部,资产则拿去变卖。
锦衣卫小金库,属于朱祁钰自己的小金库,不属于国库。
如果再从户部掏出二百万两白银,估计那群大臣就有意见了。
当然,开发全国五十府“天市坊”的钱,户部掏出一百万两,用于建设,平均到每府是二万两白银。
在于谦安排兵部的带枪监督下,没人敢克扣资费,豆腐渣工程更不可能。
还好地皮不要钱,朝廷直接明抢,不然投入更大。
而“天市坊”的建设耗资,主要是推倒重建,装修费用倒显得不值一提。
如今,制衣厂共有员工三十万人(含男女),每府“天市坊”配备一千名服务员(其中天衣阁800名,天书阁180名,天味阁20名),靖安卫五百人。
这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工程,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百万人就业(包括建筑工人)。
景泰年间,人口大约有6000-8000多万人。
朱祁钰不语,他轻轻地敲打着桌面,眼神始终凝聚一处。
咚咚咚——
一声声敲击,都让金濂的心脏跳动一下。
他不敢问,也不敢动,他很害怕皇帝认为这份业绩不合格。
事实上,朱祁钰在考虑后续发展。
目前“天市坊”盈利大头还是在天衣阁,而现在天衣阁主要以贩卖棉布衣服为业。
别看目前生意火爆,估计几个月以后,就会陷入颓势。
价格低廉,确实能博人眼球,但也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毛利率极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