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九十二章 散养猪【1 / 1】

原来你也爱撒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金业评价道,“看得出来你丈夫很用心,至少猪的饮食没有苛刻,不像有些猪场为了省钱,喂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们是用心的好老板。”

苏安点头:“是啊,秉凛一直坚持用好料喂猪,从不马虎。”

“难怪肉质这么好,”李金业说道,“对了,明天我有几个朋友也从大城市来,想请你们夫妻一起吃个饭,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对农业很感兴趣,或许能给你们一些启发。”

苏安欣然接受了邀请。回家后,她把这事告诉了宋秉凛。

“和大城市来的老板吃饭?”宋秉凛有些犹豫,“我穿什么好呢?”

“就穿你那套中山装,”苏安帮他拍掉肩上的灰尘,“只要人整洁大方就行。”

宋秉凛欲言又止,“那李金业,他对你很不错?”

苏安好笑地看着他:“怎么,吃醋了?”

宋秉凛红着脸否认,“就是他年纪也不大,又是大城市来的,我怕”

苏安咯咯笑起来:“傻瓜,人家只是看中我们的猪场,想谈合作而已。你这个醋坛子!”

宋秉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就是怕别人欺负你。”

苏安亲了他一下,“放心吧,我心里只有你一个。”

第二天,苏安和宋秉凛带着小宁和妞妞一起去赴约。

李金业定的是县城最好的饭店——就是之前订烤肉半成品的那家。

老板看到苏安,热情地迎上来。

“苏大嫂,您来了!哎呀,这阵子咱们的烤肉卖得可好了,多亏了您啊!”

苏安笑着点头:“生意好就行。李厂长他们到了吗?”

“到了到了,在里面包间等着呢。”老板亲自带路。

包间里,李金业和几位男士正在聊天,见他们进来,立刻起身迎接。

“来了来了,”李金业介绍道,“这位就是宋秉凛,宋厂长,宋家猪场的老板。这是他爱人苏安,就是她研发的那些美味烤肉。”

几位客人热情地和他们握手,对烤肉赞不绝口。

宋秉凛有些局促,但很快就在李金业的引导下融入了谈话。

苏安注意到包间角落有几个孩子在玩耍,其中一个男孩约莫十岁,正在教其他孩子什么。

“我带孩子们去那边玩一会儿。”苏安小声对宋秉凛说。

宋秉凛点点头,继续和客人们谈生意。

苏安牵着小宁和妞妞走过去:“你们好啊,我是苏安,这是小宁和妞妞。”

那个男孩很有礼貌地站起来:“阿姨好,我是明明,我爸爸是李叔叔的朋友。”

“你们在玩什么呢?”苏安和蔼地问。

“我在教他们英语,“明明很自豪地说。

“哇,你会说外国话!”妞妞惊讶地瞪大眼睛。

明明得意地点点头:“是啊,我已经学了三年英语了。我还会弹钢琴,画画,上个月还获得了数学比赛一等奖呢!”

苏安看着明明熟练地用英语和其他城里孩子交流,心里一震。

这孩子不仅会英语,举止谈吐也比农村孩子成熟许多。

再看看小宁和妞妞,虽然聪明懂事,但在这些城里孩子面前,明显有些自卑和局促。

“妈妈,什么是英语啊?”妞妞小声问苏安。

苏安摸摸她的头:“是外国人说的话,以后有机会妈妈也让你学。”

看着两个孩子好奇又羡慕的眼神,苏安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吃饭时,宋秉凛和那些城里来的生意人聊得很投机,但苏安的心思却飞到了别处。

她想着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

或许,李金业提出的高端火腿项目,真的是一个机会?

饭后,两家人告别,坐上回村的汽车。

路上,宋秉凛兴奋地和苏安分享着谈话内容,但苏安却有些心不在焉。

回家的路上,苏安一直沉默不语,望着窗外发呆。

“安安,你在想什么?”宋秉凛握住她的手,关切地问。

苏安回过神来,叹了口气:“刚才你看到那个叫明明的孩子了吗?”

“看到了,李金业朋友的儿子。”宋秉凛点点头,“怎么了?”

“那孩子才十岁,就已经会说英语,还会弹钢琴、画画,数学还得过奖。”苏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再看看我们的小宁和妞妞,连拼音都还没学好!”

宋秉凛这才明白苏安为何心事重重:“那不一样,人家是城里孩子,条件好。”

“可不正是这样吗!”苏安握紧了拳头,“秉凛,我不想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宋秉凛摸了摸两个睡着的孩子的头:“他们已经是村里学习最好的了。”

“在村里最好有什么用?”苏安忍不住提高了声音,随即又压低,“对不起,我不是要吵架,只是,我真的很着急。”

宋秉凛安慰道:“我明白你的心情,可这条件摆在这儿,一时半会儿也改变不了啊。”

苏安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秉凛,你知道村里人都怎么想吗?他们觉得孩子长大了能进工厂,或者留在农村当个老师就很出息了。可我不这么想,我希望孩子们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宋秉凛点点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

苏安接过他的话,坚定地说,“只是我们的实力不够。所以我们得努力,得拼命挣钱!”

宋秉凛感到有些意外:“你是说”

“我觉得李金业说的散养模式可以试试,”苏安眼睛闪闪发光,“散养的猪肉品质更好,价格也更高。如果能和李金业合作,做高端火腿,收入一定会比现在多得多!”

宋秉凛皱眉思索:“可是成本也高啊,而且风险也大”

“不试怎么知道呢?”苏安握住丈夫的手,“秉凛,为了孩子,我们得冒这个险!如果成功了,我们就能搬到县城去,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车子摇摇晃晃地开回了村里。

回到家,苏安和宋秉凛把熟睡的孩子抱上床,然后坐在院子里继续讨论。

“如果真要做散养,需要地方、人手,还有初期投资”宋秉凛一条条分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