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3章 红指印的族谱【2 / 3】

梦幻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婆婆?\"

\"我六岁开始学歌,\"务婆轻声说,\"每天鸡叫起床,对着大山练嗓子。唱错了,阿妈就用竹枝打手心。\"她伸出左手,掌心依稀可见几道淡淡的疤痕,\"但从来没人让我按手印证明自己会唱歌\"

龙安心的喉咙发紧。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学钢琴,考级时那一纸证书比实际会弹什么曲子更重要。城市里的规则简单明了,而在这里,文化与制度之间的鸿沟如此之深。

\"要不\"他犹豫着,\"我去跟县里说说,看能不能通融\"

\"不用。\"务婆突然将大拇指按在印泥上,然后在谱系图的末尾重重按下。鲜红的指印像一滴血,凝固在\"务妞\"两个汉字旁边。

\"拿去给汉人官看吧,\"老人收起印泥,\"告诉他们,苗家的歌比纸活得长。\"

回合作社的路上,龙安心遇到了吴晓梅。她刚从县城回来,背篓里装着一沓彩色卡纸和几盒新颜料。

\"申请材料准备好了?\"她看着龙安心手里的文件袋。

\"嗯,但\"龙安心把务婆的反应告诉了她。

吴晓梅沉默地听完,从背篓里取出一张卡纸:\"我早料到会这样。所以去买了这些,准备把务婆的家族谱做成图文版。\"

她展开一张草图:中央是一棵大树,枝干分出许多分支,每个枝头都挂着一个小人像,旁边用汉字和苗语标注名字和身份。最底部的根系处画着那块银牌的图案,周围环绕着波浪纹。

\"太棒了!\"龙安心眼前一亮,\"这样既符合官方要求,又保留了苗族特色。\"

\"还得补些内容,\"吴晓梅指着树干中部,\"这里应该加上每位歌师擅长的古歌类型。务婆的阿妈擅长《情歌》,祖父会《祭祀歌》,曾祖\"

\"会《迁徙歌》,\"龙安心接口,\"还有特别的《酿酒歌》。\"

两人立即投入工作。龙安心负责整理文字资料,吴晓梅则绘制家族树图谱。到了傍晚,一份图文并茂的\"苗族古歌传承谱系\"完成了。树形图的每个细节都精心设计——树干的纹路是古歌中的\"迁徙路线\",树叶是不同歌谣的象征图案,甚至连背景的云朵都暗含苗族的星辰纹。

\"就差最后一步,\"吴晓梅指着树根处的空白,\"这里应该放务婆的银牌实物照片。\"

\"明天我去县里照相馆扫描,\"龙安心说,\"然后\"

\"不行,\"吴晓梅打断他,\"务婆绝不会让银牌离开身边。那是她与祖先唯一的物质联系。\"

龙安心挠挠头:\"那怎么办?手机拍行吗?\"

\"可以,但要有仪式感。\"吴晓梅想了想,\"我们去鼓楼,在务婆唱歌的地方拍。这样照片里不仅有银牌,还有文化语境。\"

第二天清晨,龙安心借来村里最好的智能手机,和吴晓梅一起来到鼓楼。务婆已经坐在她的老位置上,银牌用红绳挂在颈间,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芒。

\"婆婆,\"吴晓梅用苗语解释,\"我们要拍银牌的照片,给汉人官看。\"

务婆点点头,将银牌托在手心,调整角度让它反射阳光。龙安心连拍数张,选出一张最清晰的——苍老的手掌中,银牌上的图案清晰可见,背景虚化的鼓楼柱子上还能看到雕刻的古歌片段。

回到合作社,他们将所有材料装订成册:手写谱系、家族树彩图、银牌照片、扫盲课本复印件,还有一份龙安心熬夜写的《苗族古歌文化价值阐述》。最后,吴晓梅用蓝靛布做了个封面,绣上\"务氏歌脉\"四个字。

\"完美,\"龙安心合上材料,\"明天我就送去县文旅局。\"

然而,材料的提交过程并不顺利。县文旅局非遗科的张科长——一个戴着厚眼镜的中年男子——翻看着那份精心准备的申请,眉头越皱越紧。

\"这个不太规范啊,\"他推了推眼镜,\"我们需要的是标准的家族谱系表,最好是用民政局的模板。这个树形图虽然好看,但系统里没法录入。\"

龙安心耐心解释:\"苗族传统上就是用这种图形记录家族关系。您看,信息都很全,每一代歌师的特长都标注了\"

\"还有这个银牌,\"张科长继续挑刺,\"怎么证明它就是歌师传承的信物?上面连个字都没有。\"

\"图案就是苗族的文字,\"龙安心指着照片,\"这个人形代表歌师,波浪线是声音的象征\"

\"象征,象征,\"张科长不耐烦地打断,\"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比如毕业证书、师承协议,最次也得有老照片吧?\"

龙安心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礼貌:\"张科长,苗族历史上长期没有文字,很多传统都是口耳相传。务婆已经九十二岁了,能提供的材料就这些\"

\"那就难办了,\"张科长合上材料,\"没有规范材料,系统审核通不过啊。现在国家对非遗资金管得严,万一以后审计\"

\"您看这样行不行,\"龙安心灵机一动,\"我们补一份声明,由村委会和寨老联合证明务婆的歌师身份,再附上她近年传承活动的照片和媒体报道。\"

张科长考虑了一会儿,勉强点头:\"先这么办吧。不过\"他压低声音,\"实话告诉你,今年县里的非遗资金紧张,优先考虑能带动旅游的项目。你们这个古歌传承是不是考虑包装成"民俗表演"?那样申请"非遗展示基地"更容易批\"

龙安心握紧了拳头,又慢慢松开:\"张科长,苗族古歌不是表演,它是活着的史诗,记录了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务婆会的一首《开天辟地歌》就有五千多行,比《荷马史诗》还长\"

\"我知道,我知道,\"张科长敷衍地摆手,\"但上面要看的是经济效益。你说这些歌有几个人听得懂?不如搞点短小精悍的,加上舞蹈动作,游客喜欢\"

走出文旅局大门,龙安心站在台阶上久久不动。九月的阳光依然强烈,但他心里却阵阵发冷。远处,一群游客穿着租借的\"苗族服饰\"——那些实际上与本地传统毫无关系的花哨服装——正在摆拍。导游拿着喇叭喊:\"来,看这边,笑一笑!体验原生态少数民族风情!\"

回到村里,龙安心没有立即去找务婆,而是独自爬上寨子后面的小山包。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村寨——鼓楼、吊脚楼、新修的合作社厂房,还有远处层叠的梯田。秋风送来稻谷的清香,也带来了务婆隐约的歌声。老人正在教几个孩子唱《节气歌》,稚嫩的童声与苍老的嗓音交织在一起,飘荡在山谷间。

\"就知道你在这儿。\"

吴晓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龙安心回头,看见她拎着个竹篮走上山坡,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

\"给,\"她在龙安心身边坐下,从篮子里拿出两个还温热的糯米粑,\"阿妈刚做的。\"

龙安心接过粑粑,却没什么胃口:\"申请交上去了,但那个科长\"

\"刁难你了?\"吴晓梅似乎早有预料,\"很正常。我小学毕业时办户口,派出所非要我证明"我爸妈是我爸妈",因为我家没出生证。\"

\"怎么会\"

\"我妈在家生的我,\"吴晓梅平静地说,\"接生婆前年过世了。最后是务婆带着十个寨老去派出所,集体按手印证明我的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