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4章 意外帮助【4 / 4】

梦幻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件在档案室保险箱。\"阿姨紧张地搓着手,\"他们买通了后勤处的人\"

远处传来脚步声。阿姨猛地将碎纸扫回垃圾车:\"明天苗年祭祖日,务婆让你务必参加。\"

老城区银匠铺里,炭火映照着吴师傅沟壑纵横的脸。他正在熔炼一块发黑的银料,刺鼻的硝酸味弥漫在空气中。

\"这是"回炉银"。\"老人头也不抬,\"祖辈传下来的废料重炼,最难掌握火候。\"

龙安心递上合作社设计的仰阿莎银饰图样。老人瞥了一眼,突然将图纸扔进火盆:\"狗屁不通!\"

图纸在火焰中蜷缩成灰。老人从工作台下取出个生锈的铁盒,里面是十二枚造型各异的银铃:\"这才是正宗的仰阿莎嫁铃,每个铃铛的音高对应一个月份。\"

他拿起最小的那枚:\"正月铃,声音要像冰裂\"轻轻一摇,清越的颤音在屋内回荡。

龙安心突然想起务婆唱的古歌:\"正月阿莎戴银铃,声声唤得百花开\"他摸出手机播放录音,银匠的手突然停住了。

\"这是务婆的唱法?\"老人的声音发颤,\"她还在世?\"

凌晨四点,凯寨的祭祖仪式已经开始。务婆穿着百年苗绣祭袍,手持铜刀在鼓楼前起舞。龙安心按照指示,将火炭、银针和稻谷摆在神龛的三足架上。

突然,寨口传来汽车引擎声。三辆黑色suv停在古枫树下,李老板带着七八个人走来,最前面的摄像机闪着红灯。

\"我们是《民族文化探秘》栏目组的!\"一个戴眼镜的女人高声说,\"听说今天有古老祭典\"

务婆的舞步丝毫未乱,但龙安心看见她向阿公使了个眼色。阿公悄悄退到鼓楼后,敲响了那面平时不用的铜锣——沉闷的声响惊起一群乌鸦。

\"拍摄要交五千块文化保护费。\"吴晓梅突然拦在摄像机前,\"现金。\"

李老板眯起眼:\"有文件吗?\"

吴晓梅亮出一张泛黄的纸——1953年县政府签发的《凯寨民俗活动管理规约》,上面明确写着:\"外族拍摄祭祀,需经寨老会同意并缴纳\"

趁他们争执时,龙安心溜到suv旁。透过车窗,他看见后座放着潘阿婆的蓝布包裹!正要靠近,一个保镖突然出现:\"干什么的?\"

\"我、我来送祭品\"龙安心举起手中的糯米粑。

保镖狐疑地打量着他。这时鼓楼传来震天的芦笙声——仪式进入高潮,所有人都被吸引过去。龙安心趁机用糯米粑粘住车门锁,这是小时候阿公教的土法子。

深夜的鼓楼里,龙安心和吴晓梅对照着《苗疆工物志》研究仰阿莎纹样。务婆坐在火塘边,突然用苍老的声音唱起一段从未听过的古歌:

\"银梳藏在第九层,铜镜照着三生路\"

\"等等!\"龙安心猛地站起,\"这歌词和书上的图案对不上!\"

务婆露出神秘的微笑,从祭袍里取出片薄如蝉翼的银箔:\"真纹样在这里。\"银箔对着火光,在墙上投出放大的影子——竟是幅精密的水系图!

\"这是\"吴晓梅倒吸凉气,\"清水江的支流走向!\"

务婆点点头:\"古时候银匠送嫁妆,按这个路线走才安全。\"她指着图中一个漩涡标记,\"潘家的项圈,是在这里捞的银沙打的。\"

龙安心突然明白过来:\"所以他们的仿品没有\"

\"没有水纹。\"老人冷笑,\"机器压的银器,哪认得清水江的脾气?\"

凌晨两点,合作社仓库传来异响。龙安心带着猎户家的土狗\"黑豹\"摸过去,发现有人在撬后窗。

\"黑豹\"狂吠着冲上去。黑影慌乱中打翻油桶,刺梨干撒了一地。龙安心扑上去扭打,扯下对方的面罩——竟是杨婶的儿子小勇!

\"我我就是想拿回合同\"少年带着哭腔,\"阿妈签完就后悔了,整天哭\"

龙安心松开手,发现少年手臂上全是淤青:\"谁打的?\"

\"那些穿黑衣服的\"小勇抹着泪,\"他们说要是反悔,就让我读不成书\"

远处车灯闪过。龙安心赶紧拉着少年躲进地窖,透过缝隙看见李老板的助理带人闯进院子。

\"搜!\"助理气急败坏地喊,\"一定要找到那本破书!\"

地窖里,小勇从贴身处掏出个布包:\"给这是我偷拍的。\"

照片上清晰显示:李老板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幅《苗族文化资源分布图》,凯寨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旁边标注着\"优先收购\"。

龙安心捏紧照片,突然听见头顶传来务婆的歌声。他们顺着地道爬到鼓楼底部,看见火塘边正在进行古老的\"血誓\"仪式。

阿公割破手掌,将血滴进酒碗:\"欺我族人者,如欺天地\"

十几个青壮年轮流歃血。轮到龙安心时,务婆却拦住他:\"你是读书人,用这个。\"递来支钢笔。

龙安心在誓词上签下名字,突然发现墨水里混着银粉——这是苗家最郑重的\"银墨誓\",违约者会被全族唾弃。

天蒙蒙亮时,二十人的队伍在寨口集合。除了证据材料,每人还带着件特殊物品:

吴晓梅别着母亲留下的银胸针,针尖淬了蛇药;

阿公背着祖传的牛角弓,弦是用马尾毛搓的;

就连小勇也攥着把自制弹弓,皮筋是用橡胶轮胎割的。

务婆给每人发了一小包\"行军药\"——用山苍子和雷公藤配的提神药,战时苗军专用。

龙安心最后检查了装备:

-古歌录音光盘(学生帮忙刻录)

-《苗疆工物志》原件(用油布包了三层)

-偷拍的照片(藏在了鞋垫夹层)

- u盘证据(贴身挂在脖子上)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鼓楼尖顶时,芦笙齐鸣。老人们唱起了《出征歌》,调子悲壮而铿锵。

龙安心摸了摸别在腰间的\"打口舌\"布袋,火炭灰和鸡毛的触感让他想起父亲的话:

\"苗家的道理,有时候得用拳头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