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47章 王毅之死【1 / 1】

灵活的大胖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昏暗的烛火下,二人的身影被拉的很长。

王毅继续开口说道:“当时别院的护卫从暗道中调换了尸体,一把火烧了所有的痕迹,而那一位也从自京都而出,辗转来到了扬州,第二日我便从水路送他去了北境。”

&34;是什么人送他出的京都?&34;徐安问道。

&34;我不知道,应该是先帝留下的人。&34;王毅痛苦地闭上眼睛,&34;我只记得当时他们就三个人,拿出了先帝留下的玉佩,我核对无误之后,也就送他们离开了。&34;

徐安冷笑:&34;你不在京都,却对京都的事情了解这么清楚,就连怎么逃生的都知道,你当真好本事,你到底是想隐藏什么?你藏的东西恐怕比那位的身份更加重要。&34;

王毅猛地抬头:&34;胡说八道,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了。&34;

&34;我今天来,是把这牢狱里所有人都清理出去了。&34;徐安站起身,&34;所以这里只有我们二人,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你也不必遮遮掩掩。&34;

“如今陛下和我已经知道了那位的身份,但是你从头到尾却只是顺着我的意思,始终围绕着那一位和别院的事情做文章,按你的说法,北元暗子在找你的时候,那封信你已经交出去了,按理说陛下将你下狱的时候,你已经没什么可隐瞒的了,为什么还会有你女儿在教坊司不能轻易离开的事情?”

“那一位去了北元,成了国师,无论是陛下还是大周,已经没人可以威胁到他,但是你偏偏下狱之后什么也不肯说,哪怕是他的身份你也不敢提,你不是怕死的人,你这样欲盖弥彰,只有一个可能,你隐藏的秘密,恐怕比那一位身份更加重要,你说我猜的对吗?”

王毅眼神死死的盯着徐安,他从来没有觉得一个年轻人会可怕到这个地步,只言片语,甚至自己没有说话,他也能得出这么多有用的消息。

寒冷的冬日,他的额头不禁开始冒出了细汗。

“如今先帝已去,那一位也在北元,而陈道然和吴王显然也不是这件事的主角,毕竟陈道然不是大周人,你的生平也是地地道道的大周人,而且在百姓中的风评很好,通敌叛国的事情你不会做,那你要隐藏的那个秘密,只能与他有关,还有什么比他身份更重要的事?”

&34;闭嘴,你别说了别说了&34;王毅大吼道。

徐安眯起眼睛,看了看惊慌失措的王毅:&34;你刚才说那一位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就说明他有什么顾忌不会害大周,比他身份更重要,还让他有所顾忌,要不要我再继续猜给你听听?王大人。&34;

&34;你别说了,别说了,我求你了,求你了&34;王毅口中略带哭腔,整个人仿佛在一瞬间崩溃,“你们放过他吧他什么也没做错他是无辜的啊求你们放过他吧”

看着王毅此时的模样,徐安思绪万千,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王大人,我从来没有说过要把他怎么样,也没想把他怎么样,我看过军报,这些年他极力约束北元南下,已经很尽力了,我来这里找你,就是想确认他还是否可信。”

“陛下把他的事情交给了我,若是对他不知根知底,有些事情不好跟他去谈,宫墙之内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对错,只有立场,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我保不住你,但是你的那个秘密,我可以不告诉陛下。”

听闻此言,王毅脸色渐渐好了起来,沉默片刻之后,他缓缓起身,跪伏在地,恭敬的向徐安磕了一个头。而徐安也没有躲避,这个礼,他受得起,因为欺君之罪,他也要承担极大的风险。

“多谢你,徐大人,你跟他们不一样,老朽残躯,没了也就没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先帝对老朽有知遇之恩,一辈子就对我提了这么一个要求,保住他的血脉,老朽不能对不起他。”

徐安面对这样场景,不禁心生悲凉之意,带着全家的性命的,去完成那所谓的忠诚,他不能说这件事做的对,也不能说不对,至少徐安自己,他做不到,这个时代的人带给了他太多的惊艳,也给他留下了许多的故事。

二人心里都明白,陛下如今知道了那位的事情,或许当徐安走出这座牢房的时候,这位老刺史的生命便会迎来最后的终章,宫墙之内没有错对,陛下就算为了太后,只要涉及到那一位,他也不可能再留活口。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给我的吗?若是力所能及,我会帮你去办。”徐安缓缓开口道。

王毅摇了摇头:“老朽这一生问心无愧,没有遗憾了,能在这个时候碰到小徐大人,是老朽的幸运,就不给大人添麻烦了,清白了来,自然清白的走,多谢徐大人了。”

突然,牢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徐安低声道:&34;记住,今日之事除了那一位,一个字都不要再提了,否则我不一定保得住你的秘密。&34;

&34;老朽明白。&34;王毅惨然一笑,恭敬的行了一礼,&34;老朽祝小徐大人福寿安康,长命百岁。&34;

半个时辰后,徐安走出天牢,风雪已停,夜空露出几点寒星。

这一夜,徐安思绪难平,心中的诸多的疑惑在今天这一刻都有了答案,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黑暗,也感受到了黑暗里人性的光芒。

就在徐安离开大牢没多久,那位老刺史便死在了天牢那阴暗的牢房,一个死囚而已,在整座京都不会掀起丝毫的涟漪,或许根本不会有人想起还有这么一个人。

徐安回到国公府时,已是深夜。

府中灯火通明,老国公徐镇披着大氅站在廊下,显然已等候多时。

&34;父亲怎么还没歇息?&34;徐安抖落狐裘上的积雪。

徐镇冷哼一声:&34;老夫倒是想睡,奈何有个不省心的儿子一天尽惹祸事。&34;他转身往书房走去,&34;进来。&34;

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徐安刚关上门,就听父亲沉声问道:&34;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宫里又出事了?&34;

徐安斟了杯热茶递给父亲:&34;北元国师,是先帝的孩子,当初永和元年,太后派心腹刺杀,结果先帝给他留了保命的手段,被他跑了。&34;

烛火摇曳,二人的身影来回摆动,徐镇眉头紧锁,沉默良久。

&34;所以呢?这件事又落在你的头上?陛下那边想怎么办?&34;

&34;陛下担心将来会影响军心和士气,想让我去跟那位谈谈。&34;徐安轻描淡写道,&34;割让三州之地,换他守口如瓶。&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