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峰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若雪接到朕那“彻查”二字的朱批后,便如得尚方宝剑,再无犹豫。她心知此事干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贸然大张旗鼓,必打草惊蛇。于是,她将随行的“暗蜂”好手分为数队,悄无声息地潜入江州及周边府县,暗中寻访那些被害御史、小吏的家属与旧仆。有人已被迫流落他乡,有人则缄口不言,生怕惹祸上身。但在“暗蜂”耐心而缜密的劝导下,零碎的记忆与隐秘的传闻,终于一点点浮现。
与此同时,唐若雪亲自坐镇驿馆,重新调阅了近十年来江南各州府的卷宗,尤其是涉及河工、税赋及土地兼并的旧案。那些尘封的案牍中,夹带着褪色的勘验记录、被篡改的账目,以及几封措辞含糊却暗藏惊惧的奏报。
线索如抽丝剥茧,渐渐汇聚到一个惊人的焦点——所有被害者,生前最后追查的竟是同一件事:江州乃至整个江南道的“堰捐”亏空案。
所谓“堰捐”,乃是朝廷为保江南水网安澜而特设的专项款项,每年从国库拨出巨额银两,用以修缮堤坝、疏浚河道。这笔钱本应涓滴用于民,却在近十年来,随着江南水患愈发频繁、堤坝屡修屡溃,渐渐显露出不祥的端倪。几位被害官员在密报中直指:“堰捐”银两被层层截留,从州府到县衙,从衙役到胥吏,无不染指。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条利益链的源头,隐隐指向了当年的江州刺史——一个如今已位居高位、权倾一方的人物。
唐若雪翻阅着这些血淋淋的线索,指尖微凉。她明白,这不仅是一桩贪腐案,更是一场牵动江南政局的风暴。若不连根拔起,朝廷的威信将荡然无存,而百姓的生计也将继续被吞噬在水患与饥馑之中。
唐若雪将调查重点转向如今的刺史府和负责河工的衙门。她以查验赈灾款项、巡视河工为名,频频出入,明察暗访。新任的江州刺史是朕登基后提拔的寒门官员,倒是配合,但其下属那些盘踞多年的胥吏老油条,却是阳奉阴违,百般搪塞,账目做得滴水不漏,一时难以找到破绽。
然而,唐若雪心细如发。她发现,凡涉及某些特定年份、由特定几家商号承建的堤坝工程,账目便格外“干净”,验收记录完美无瑕,但实地勘察,那些堤坝却往往是垮得最快的。而那几家商号,背后似乎都有著江南本地豪族的影子,与京城某些勋贵更是往来密切。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带来了转机。
那是一名原河工衙门的老文书,因年迈多病早已致仕回乡。听闻钦差大臣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竟让儿子用板车推著,连夜赶了百里路,来到唐若雪的行辕外叩阍喊冤。
唐若雪立刻亲自接见。那老文书涕泪交加,呈上了一本染血的家传《河工笔记》。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年轻时参与多项堤坝工程的真实情况——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虚报工时……甚至详细记录了某次洪水来临前,他们如何奉命紧急用芦苇秆和烂泥填充堤坝缺口伪装完工,导致下游数个村庄被淹的惨剧!笔记后面,还夹着几份他当年冒着杀身之祸偷偷誊录的真实物料清单和账目片段,与官府存档截然不同!
笔记中多次提及一个名字——“范永”。此人是当时河工衙门的副使,手段通天,与豪商、上官勾结极深,许多龌龊事皆由其经手。而此人,在案发后不久便“暴病身亡”,其家眷也迅速迁离了江州。
“范永……”唐若雪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立刻下令追查此人下落及其社会关系。
“暗蜂”的效率极高,不过两日,便查回消息:范永有一庶妹,曾是京城安王府的一名侍妾,颇得安王宠爱!安王倒台后,此女便不知所踪。而范永的妻弟,如今竟是京畿大营的一名掌管军械库的参军!
线索,终于从南方水患,隐隐指向了京城的权贵,甚至牵扯到了军械!
唐若雪立刻将这一切写成密奏,八百里加急送呈御前。
朕看完密奏,面色阴沉如水。江南堰捐案,河工冤魂,安王府,军械库……这几条看似不相关的线,竟然如此诡异地交织在了一起!这背后隐藏的,恐怕是一个庞大的、盘根错节的贪腐网络,甚至可能涉及到……兵权!
“欣怡。”朕立刻召来户部尚书。“陛下?”厉欣怡见朕脸色,知有大事。“你立刻动用一切商业网络,给朕查!江南那几个涉事豪商,他们这些年巨额利润流向何处?与京城哪些府邸有秘密银钱往来?尤其是与安王府、乃至军械有关的!”“是!”厉欣怡意识到问题严重,立刻领命而去。
“传兵部尚书!”朕又下令。兵部尚书匆匆赶来,朕并未直言,只以抽查武备为名,命其立刻清点京畿大营及各关键卫所的军械库存,尤其是弓弩箭矢、甲胄刀枪的数量与损耗,需账实相符,三日内报朕!
兵部尚书虽不明所以,但见朕面色凝重,不敢多问,急忙下去安排。
朕独自坐在殿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案。若江南的贪腐真的蔓延至军械,那后果……朕简直不敢想象。军队乃国之重器,一旦被腐蚀,外敌来犯时,将不堪一击!
安王府的异动,太后余孽的蠢蠢欲动,南方发现的尸骸,江南的堰捐旧案,如今又牵扯出军械……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巧合?
朕绝不相信。
一场巨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而朕,必须在那风暴彻底爆发前,握住它的方向。
朕的目光落在那份南方密奏上,沉吟片刻,提笔给唐若雪回信:
“稳扎稳打,固堤防灾为先,查案次之。朕予你临机决断之权,若遇阻挠,可借赈灾之名,先调其职,再行查办。自身安危为重。”
放下笔,朕望向南方,心中默念:若雪,江南之地,便托付给你了。京城这潭浑水,朕来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