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一百二十二章,知行合一【2 / 2】

一剑浪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弟子错在,他参悟的‘剑意’是凭空想象的虚知,如同梦中吃饭,肚中仍饥。”白秋雨轻轻摇头,“他未曾用身体去验证、调整过他的‘知’,此‘知’便不是真知,其‘心念’也只是空念,并非真正的‘行之初’。”

段陵川不服气,追问道:“那二弟子又错在何处?”

白秋雨道:“二弟子错在,他的‘行’是盲行。不悟剑理,不知为何而练,练得再多,也只是徒具其形,难得其神。”

“那何为正道?”先生含笑点头问道。

“真知必含行,真行必有知。”白秋雨挥舞手中的鱼牙刀,试着去解释:

“譬如真正悟得‘劈’这一剑的真,其‘知’必然包含了腰腿如何发力、剑锋如何触及目标的体悟,这个‘知’本身,就已经是‘行’的开始。”

“而每一次正确的挥剑练习,也都在加深对剑理的理解。二者本是一回事,如同光亮与温暖同时存在于阳光之中,从未分离。

先生指尖落弦,余音绕梁:“你说得很好。所谓‘真’,便是知行同根。大弟子的‘知’是虚的,未用剑验证,何来剑意?二弟子的‘行’是盲的,不知剑理,练再多也只是皮毛。”

他望向二人,“真正的知行合一,从无‘空想的知’,也无‘无识的行’;知到深处便是行,行到实处便见知,二者本就一体,何来割裂?”

清风徐徐,几片翠竹叶飘落,竹香扑鼻。

白秋雨感叹道:“剑道如人生,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完成。一念既动,便是行始;一剑既出,即含知意。”

他从未真正地读过阳明先生的书籍,这些感悟认知,皆来自于韩师所授,毕竟他曾经是阳明书院的儒子。

如今再听那中年文士的感悟,对于知行合一,便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只可惜,命运多舛,纵是韩师那般人物,终究也难逃命运的掌控。

谁又敢言,真的能做到知天命,悟透大道!

段陵川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先生,我明白了。是我过于偏执,一叶障目了。”

“既然已知,便无需执着,何处来,便回何处去吧!”那中年文士拨弄琴弦如暴雨,声声激昂。

云烟飘浮,白秋雨与段陵川消失在翠竹院中。

翠竹小径,一名身穿鹅黄短儒的女子缓缓走来,腰间的墨绿画笔轻轻晃动,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其香似百花,轻盈而饱满,竟引得林中百蝶纷飞。

短儒女子俏声问道:“大师兄,那两名学子,谁胜谁劣?”

“白秋雨心性与德行都是上品,只是还需多加磨炼。至于段陵川身为北漠七皇子,太过高傲自负,终要自食其果。”

“那这次知行阶梯魁首究竟会是谁?谁又会获得儒门气道灌顶呢?”

短儒女子眼波流转,饶有兴致,“毕竟那白秋雨可是气海洞天的废物,段陵川身为了凡初境,虽受阵法压制,但出身北漠皇族,在他身上定然有不俗的底蕴。”

“还别说,这一届学子天赋心性都比前几届高了几层,莫非真如师尊所言,乱世将至,枭雄尽出!”

中年文士淡然一笑,并未解答短儒女子的疑惑,反而问道:“你最近一直在绘《江山画》,莫非是提前完成了?”

“哪有,画到一半,心神俱疲,特来此聆听大师兄琴音,调养情志。”

她斜倚亭栏,左手执玉杯,杯中北漠夜光酒莹莹生辉。

这北漠夜光酒取自上等的赤霞葡萄,经过十几道工序,方能酿出这般色泽如胭脂凝霞,入口醇厚绵柔,初尝微苦、余韵回甘的佳酿。

昔日,有位落魄书生偶然尝到这酒,一时忘却失意,只叹“世间竟有如此佳酿,纵是千金也难换”。

她小酌半口,神情愉悦,“大师兄,师尊让你带他执掌书院琐事,而他自己带着剑师弟云游山海,好不自在,也不知何时归来!”

“师尊,曾言等冬日第一场初雪便会归来。”

“今年的初雪,怕是会比往年要晚一点!”短儒女子感叹一声后,调侃道:“大师兄,这次师尊将儒门气道拿出来,给那个段陵川,我看怕是会花落它家咯!”

中年文士笑道:“佛老曾言,一切皆缘,莫强求。陵川未来会读懂这句话的。”

“那白秋雨应该是韩师兄的弟子,好歹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虽然我喜欢喝出自北漠的夜光酒,可不太喜欢北漠的人。”

昔年随师兄弟远赴北漠,她亲眼见北漠铁骑踏破边城,屠刀落下时,满城老弱竟无一人能幸免。

那些人视人命如脚下草芥,砍杀时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屠戮不是罪孽,只是取乐的玩闹。

这般以杀为乐、毫无善恶底线的蛮横,她至今想不通,也无法理解。

中年文士的琴声再起,如风过竹林,疏朗清和。

“大乱将至,人才辈出,我阳明书院也难避世离俗,终究要在这场风云中,一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