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不了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由检常在内廷召见外臣以示亲近,这日本人自然是不会放进来的,所以见面的地点选在了文华殿。
这里本来是皇帝举办“经筵”的地点,只是朱由检特别厌学,即位以来一次经筵都没举办过。
期间虽然不断有人上奏提醒他,要开经筵,体现皇帝对儒学、对圣人之道的重视,哪怕开一次呢,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也好啊。
如果是别的皇帝,也就半推半就了,但朱由检的脸皮厚啊,任由这些大臣如何劝说,他就是要装死,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皇帝既不好儒,也不喜僧道,对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是兴趣寥寥,甚至都不喜欢木匠活,皇帝志趣贫乏至此,常让大臣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人怎么能够这样,这让他们如何投其所好啊!
文华殿进殿前,井伊直孝被第三次搜身,按照规定,外臣朝觐皇帝应着本国官服,他忘掉了了鸿胪寺官员教他的朝觐礼仪,自顾自地脱掉了武士朝服外层的肩衣,叠放在门槛旁,而后将靴子也给脱了下来,这让陪同的通译弄死他的心都有了。
殿内,朱由检大马金刀坐在椅子上,冷眼看着井伊直孝的小动作。
井伊直孝梳着个标准的月代头,朱由检越看越眼熟,这怎么跟建奴的发型有八分相似?难道说“日本人是爱新觉罗家的老祖宗”的说法竟然是真的?!
这第一印象入脑,却是如何也挥之不去了,朱由检本来对日本人就有深厚的偏见,如今看着井伊直孝,更加的不顺眼了。
从表面上来看,井伊直孝还是很恭顺的,只见他挺敦实的一个人,长着满腮浓髯,却迈着极其别扭的小碎步走来。
还好他不是完全无视了鸿胪寺的礼仪教导,他很识趣地与皇帝保持了合适的距离,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大汉将军出鞘半露的绣春刀带来的物理性震慑。
井伊直孝下拜,整个人匍匐在地,就像是蛤蟆在莲叶上,他双手触地、额头轻触手背,却不愿意给大明的皇帝磕头,因为在他看来,磕头是武士对于主君的专属礼仪,大明的皇帝再尊贵,也不值得他磕头。
“远自日出国渡海而来者,江户幕府谱代、三河彦根藩主井伊直孝,谨以吾邦德川将军之命,叩见大明皇帝陛下。愿陛下御体万寿,大明圣运昌隆。”
井伊直孝用自认为十分标准的汉语,说出了自己精心撰写、多次修改,并在心中预演了几百遍的台词。
朱由检并不知道,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井伊直孝想了那么多,内心戏是那样的丰富,只是觉得这井伊直孝小动作太多,似乎有点不太老实。
于是决定先晾他一晾,朱由检看着门外发呆,而井伊直孝迟迟得不到回应,心里压力却是越来越大,背后渐渐冒出冷汗来。
相比于日本前几代掌权者,德川幕府的执政风格是偏保守的。朝鲜征伐的失败,让他们在面对大明的时候难免有些发憷!
日本武士对大明的态度,从扩张野心转向务实敬畏,同时夹杂着战败的不甘,这种复杂的情绪,同时也深深根植于井伊直孝的心中。
“陛下,敢问此次召外臣来,有何吩咐?!”井伊直孝终于是忍耐不住了,他没敢起身,只是将额头抬离手掌几寸,额头紧皱,眼睛上挑,努力地窥视大明皇帝,想要从朱由检的面上看出来点什么。
只可惜,他的这个姿势最多就只能看到朱由检腰带的位置,看着这件精美的织物,他不由得生出了几分垂涎之意,似乎是害怕他的心思被察觉,他又如触电般低下头来。
“听说你们德川家以前是丰臣秀吉的家臣?!”朱由检终于开口问话。
然而这话却让井伊直孝心中一寒,他连忙回答道:“德川家从未出兵朝鲜,只是迫于丰臣秀吉的胁迫,只能无奈配合,我德川家从未有与上国作对的想法!”
朱由检对他的回答充耳不闻,而是继续掰着手指头算道:“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德川家康是丰臣秀吉的家臣,你是德川家的家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