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不了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桀桀桀!懋勤殿大门紧闭,连皇帝最信任的太监王公公也被赶了出来,内里时不时响起一阵十分渗人的笑声,使得门外路过的侍者不由得垂头加快了脚步。
皇帝也忒没良心,缺乏天下大同的宽广胸襟,在谈论国内灾情的时候通常都是不苟言笑的,对于朝鲜百姓的苦难却并没有感同身受。孙承宗在这两人面前待得刺挠,仿佛他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已经跟不上朱燮元这种六十五岁小年轻的思路了,毕竟他都已经六十八岁了。
孙承宗仰头望着屋脊,细细回忆:这信王是他教出来的没错,中间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人物混进来啊!当初又没人知道信王会克继大统,谁会赶着来攀附呢?
就连他自己当初也没有很看好朱由检这孩子,只是本着“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的原则,顺手带一带。按理来说,他教的明明都是些煌煌正道的东西,皇帝又是怎么学坏的呢?!
“嗯?!”孙承宗忽然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嘴巴微微张大:“不是,这天花板哪去了?辣么大的一个藻井哪里去了?!”
“老师,您怎么了?!”朱由检见孙承宗口眼歪斜,看着跟中风似的,吓了一跳,与朱燮元的密谋也不得不中断,还显得有些意犹未尽。
孙承宗回过神来,仔细打量着殿内陈设,发现不止藻井被扣掉了,那些名贵的香炉、华丽的灯座、小叶紫檀的座椅都不见了。他记得御案的左侧原本有两个元青花大方瓶,原本是用来装字画或者地图卷轴的,现在却被换成了一口新编的竹筐,上面的竹青都还没有刮干净!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孙承宗的眼眶微微发红,无比怜爱地看着皇帝,看得朱由检直挠头,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朱燮元的脸色也变了,他心中无比抓狂:“不是吧,孙稚绳,你为了争宠这说哭就哭?!我算是怕了你了,我不惹你总行了吧!”
“陛下,这些年可真是苦了你了!”孙承宗抬起宽大的袖子擦了擦眼泪说道,他眼神之中渐渐透露出一股子莫名其妙的信念感。
“我很苦…我苦吗?喵喵喵?!”朱由检还在发愣,却见孙承宗已经对着朱燮元折腰了!
孙承宗一想到自己还跟朱燮元这小年轻怄气,让陛下左右为难,他就觉得愧疚,于是摧眉折腰主动讲和。朱燮元那叫一个难受啊,他都快要哭出来了,君子可欺之以方,他不怕孙承宗跟他斗。
论资历,他是万历二十年进士,孙承宗是三十二年的,他比孙承宗足足早十二年进官场呢!孙承宗一把年纪了才中进士,简直就是笨蛋一个!这也是他看不起孙承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可是现在人家不跟他斗了啊,人家道歉了啊!朱燮元像是吃了个大苍蝇一样,含泪与孙承宗握手言和。
朱由检见此,着实是松了一口气:“这才对嘛!一天天的斗个啥啊!”
他的后宫勾心斗角都没得那么严重,那群女人都没这几个老头难伺候。虽然朱由检懵逼树下懵逼果,压根就不知道这两老头有个什么矛盾,也不知道孙承宗是出于什么考量,主动与朱燮元言和,但结果还算是好的。
只是这两人做了表面兄弟,那脸上别扭的微表情还是出卖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果然,间隙一旦存在,哪能这么容易消弭呢?!
朱由检深刻反思,觉得自己就不应该为了图省事,将这两老头一起放进来,这俩实在是太别扭了,就好像出厂设定一样,这两人天生不对付,八字不合!
既然如此,朱由检干脆破罐子破摔,决定继续加码。他把毕自严和徐光启召来,行扩大会议,把两老头变成四老头。
孙承宗与徐光启是多年的好友了,毕自严跟朱燮元也做了几年同事,两人之间颇有默契。果然,四个人凑一块,场面好看了不少,孙、朱二人的脸上都多了几分真诚的笑意,比刚才一脸尬笑看着舒服多了。
扩大会议讨论的内容还是要如何折腾朝鲜。
这里面徐光启的官职最低,但也最为激进,他说:“江南三道不好守,那干脆趁着开春,水师开进鸭绿江,收复整个朝鲜算了!”
徐光启勉强算是一个军械专家,但并不知兵,朱由检习惯性地看向朱燮元,这让孙承宗微微吃味,但他还是忍了,他怕自己一开口又忍不住跟朱燮元吵起来。
孙承宗委屈巴巴地想:明明自己才是更精通辽事,凭什么皇帝要问朱燮元而不问他?哪怕是问王在晋也好啊!朱燮元这厮天天跟南蛮厮混,哪里懂什么辽东呢?他要是真懂,那能让建奴打进关内?!
误会就是这样来的,矛盾的双方都不长嘴的。哪怕随便找个人吐槽,当事人双方就是死活不把话说开。倒不是命运的恶意编排,只是原本就看不过眼的两人,很自然地无法正面对话,因为双方之间很多话都是难以启齿的!
如果朱燮元知道孙承宗是这样看他的,他可能要委屈得满地打滚:他当初求稳,制定的策略是让关宁军回防,就算不能完全阻止建奴突入关内,想必将他们拦在蓟州以东还是不难的,绝对不会让他们打到这北京城下!
只是皇帝非要跟建奴互爆,他做臣子的也只能领命行事了。
偏偏“屠辽”这件事也不方便大肆宣扬,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这是皇帝制定的方略,黑锅最后只能由他这个兵部尚书背下,承受所有的骂名。好在皇帝还算当人,没有把他用完就丢,推出去砍了平息民愤。
蓟镇失守,好大的一口锅,结果现在成了糊涂账,好像大家都有责任,那就等于大家都没责任了,法不责众嘛!
徐光启的建议遭到了另外三个老头的一致反对,但由于他的人缘属实不错,倒是没有人嘲笑他。毕自严开口道:“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子先兄,须知贪多嚼不烂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