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40章 和女儿国王的一场巷战【3 / 3】

泥白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梅文化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而且领了结婚证,他就可以干更多法律允许的事了,不得不说,跟大舅哥相比,梅文化还算是守法公民。

魏明翻看了一下这一期《中青报》,当翻到最后一版的时候他发现,跟《婚姻法》一起通过人代会的还有《个人所得税法》,而且还详细介绍了征收标准。

全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含800元)的部分免税,超过800元的部分,分六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最高税率为45!

这个年代普通人哪有月入800块的啊,所以其实个税法根本就没想收老百姓的钱。

不收老百姓的钱收谁的钱啊?

谁有钱就收谁的钱!

所以这个时候推出个税法,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华工作,比如清华北大那些高薪聘请的外教,他们的收入是很高的,超过八百月薪轻而易举。

个税征收范围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所以很不幸,魏明和梅文化这种暴发户也被囊括其中。

魏明把这个小豆腐块让梅文化重点看一看,啥时候个税法正式施行记得按规定缴税。

梅文化感觉天都要塌了。

“不是,好日子才过几天啊,怎么就整这事儿!”

魏明:“咋的,你不想纳税啊?”

梅文化:“我太想纳税了,每个月拿这么多钱,我心里也不踏实,可如果缴税,咱们的利润可就藏不住了,我就不信税务工作人员的嘴都那么严,万一被什么人物盯上了咋整。”

虽然媒体一直热衷于报道新天地的热闹,新天地模式的成功,但收益具体如何没人知道。

梅文化不是不想交钱,是怕露富,怕引来雷霆。

“明哥,有什么办法吗?”

魏明:“有啊,减少分红,每个月少分钱,比如你能分一万,就分一千。”

一千其实也够多了,但对很多大人物来说估计也看不上眼。

“那赚了那么多钱怎么办?”

“只能放账上,现在不是搞经济特区的吗,可以用于投资,把钱投到那边去。”现在深镇已经开始卖地皮搞房地产了,步子迈得很大。

另外魏明又教了他一招,以公司名义买东西。

“你不是想买摩托车了吗,这次就直接走公司的账,用公司的钱买,挂在公司名下,然后你用。”

梅文化豁然开朗:“早知道我应该用公司名义买房子的!”

这家伙悟性很高嘛,以后估计也是用公司的钱买私人飞机的主。

大家高高兴兴吃了许淑芬的瓦罐牛肉,听到大家的称赞,她又叮嘱儿子明天给小红带一些。

魏明笑道:“那你可得多弄点,她现在也爱请客。”

“哼,都是你教出来的。”

第二天魏明带了饭盒装了瓦罐牛肉去学校,云云也寄出那封让父亲开证明的信,这个没有难度,村领导现在都要巴结有个大作家外甥的许存茂,肯定一路绿灯。

倒是梅文化这边开证明的时候,街道的大妈都劝他晚婚晚育,25岁再考虑。

不过梅文化坚持,再加上有法可依,还是给他开了证明,但也塞了一些计生用品给他,并大谈晚生优生的好处。

梅文化根本没听进去,捏着那些橡胶制品一整天都在恍惚。

~

魏明去的时候宿舍里早没人了,现在大学里都有上早自习的,魏红宿舍里就有。

于是魏明直接找到了数学系的教室,在正式上课前把饭盒交给了魏红,让她中午吃。

她把饭盒一打开,周围几个小脑袋立即凑了过来,魏红大方道:“见者有份!”

一句话换来了一声声“红姐威武。”

没想到全班年纪最小的竟然成了班里大姐头,虽然很多人都是逗小孩的心态。

见老师来了,魏明也就撤了,他蹭过中文系、外语系、历史系甚至物理系、化学系的课,但数学系从来没有,这个真是完全听不懂。

中午魏明写到一点多,感觉到饿了才出来觅食,教职工食堂人已经不多了,不过恰好看到了平安叔和王选老师。

不过当魏明叫“王老师”的时候,魏处长提醒:“应该叫王教授。”

王选笑着摆摆手:“副的,副教授。”

刚刚把《伍豪之剑》印出来,王选就直接升了副教授,也体现出了北大的求贤若渴,要不然这个程序估计没这么快。

魏明又想到了《人民日报》头版加粗的那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就凭这一巨大贡献,一个教授也该给的。

平安叔和王教授现在形影不离,估计是要商量方正集团的组织架构了。

魏明没多问,下午早点上班准备去看团结湖房子的装修进度。

不过平安叔让魏明晚上来家里一趟。

魏明还以为要跟他聊方正集团的事呢,结果他问魏明想不想听演唱会。

演唱会?这个词距离魏明感觉好陌生啊,1980年也有演唱会?

他问:“谁的啊?”

“记不得名字了,是个日本歌手的,谷老师给了几张票,还给你和小红留了两张。”

魏明欣然接受,这下子跟霖姐总算有正经谈恋爱该去的地方了~

(昨天保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