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4章 不满意【2 / 3】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每一株都硕果累累。

站在牛车上的夏白沉声说道:“陛下眼前之物,名为土豆,乃异域天然之产物。”

“正如陛下先前所下的旨意,对外邦交易严加限制,特别是我国的金银、铜币、以及兵器之类的东西,连这些粮食作物也被列为严禁外流之列。”

“像这种产量极高的作物,我是从一位偶然结识的胡人那里听说的。”

“还有其他的,比如红薯、玉米之类的。”

“那位胡人当时只带了一个土豆,但我用重金买了下来,经过几年的悉心种植,终于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陛下可以派人来验证一下。”

“在一牛车大小的土地上种出的土豆重量,以此推算一亩地的产量,居然能达到上千斤!”

朱元璋低头沉思,眼中满是震惊。

他此刻完全听不进夏白的话,心中只有那些黄澄澄的土豆。

他拿起一个土豆紧紧握住,又急忙将地上的植物拾起,仔细对比,确定不是夏白自己,用别的东西冒充。

而是真正由一株植物长出的果实。

连续检查了几株后,朱元璋的脸色大变,看着夏白的眼神中首次流露出惊慌与懊悔。

朱标也是一脸难以置信,盯着夏白,喃喃道:“世上竟有如此高产的粮食?”

“这怎么可能?”

他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看到满满一牛车的土豆,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夏白要带一牛车过来,就是为了让他们父子相信,将土豆连同泥土一起搬来,甚至带来了开封府半丈方圆的泥土。

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

夏白走下马车,摇头说道:“这些土豆原本并没有这么高的产量。”

“只是在其他地方的农民,一代代精心改良,才逐渐变得高产起来,就像中原的大米一样,最初不过是随处可见的狗尾草,但在一代代祖先的努力下,逐步演变成如今的稻谷,产量也越来越高。”

“如果不是陛下有所怀疑。”

“我其实并不会拿出土豆。”

“我更希望能展示的是我们华夏自己培育的高产稻谷。”

“虽然达不到亩产千斤这样惊人的数字,但也比大多数地方的产量高出一到两成,可惜陛下只给了我一个月时间,而稻谷才刚插秧不久,的确看不到最终的收成。”

“这才决定先拿来这种早熟的土豆。”

“我之所为,不过欲告陛下一言。自秦代以降,中华便行集权之道,此非仅为君主私欲,更因集权能聚全国之力成大事。”

“秦筑长城、驰道,汉通丝路,隋唐开运河,皆集权之成果。”

“亦使万民得以获益。”

“今汝统御天下,无所不有,却贪求无度,所得甚多,施予甚少。汝欲囚天下于掌,然人可囚,民心不可锁。”

“汝尝居皇觉寺,当闻此语:‘网开一面,功德无量。’”

“汝虽有盖世之功,却误判一事——汝非造史之人,仅是履史者耳。”

“时至则势助,运去则英雄难为。”

“真能动天下者,非汝朱元璋,而是田间耕作之农夫,道上往来之商贾,朝堂谏言之官吏,以及寒窗苦读之士子。”

“此天下乃他们之天下,而非汝家之天下。”

夏白走到牛车旁,取下一株稻苗。

其翠绿鲜亮,生机蓬勃。

他走向朱元璋,将稻苗递与他,笑道:“此乃开封几位老农依草民建议,多年试验,培育出之高产稻种。”

“今日献于陛下。”

“亦为天下农夫对陛下之回应。”

------------

望着眼前青翠欲滴的稻苗,朱元璋心潮起伏,目光中满是复杂情绪。

他曾亲历田间劳作,自然知晓夏白所呈并非稗草,而是实打实的稻苗。

然而,这般高产?

他心中存疑。

再看左手游移的土豆,愈发沉重。

一时之间,他竟有些迟疑,似觉此苗重若千钧。

夏白说道:“陛下,收下罢,此乃汝应得。”

“唯愿陛下亲植此苗,而非如过往般只走过场,或令臣工代劳。”

“身为最为亲民且深知民间疾苦的君王,在位十八载,亲临田间劳作的次数,竟寥寥无几。”

“这不该如此。”

朱元璋凝视着夏白,第一次认真审视面前这位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