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74章 自然【1 / 3】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朝廷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这些富农豪强的财富夺走,让他们再度沦为‘贫农’,如此一来,天下的百姓就看不到差距,可以安心耕作,不再有诸多奢望,也不再会有那么多纷争,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并未反驳。

他确实重视农业。

在他看来,他认为的国富民安才是治国的根本,只有百姓勤耕田亩,国家才有财力维持运转,大明想要财源不断,国家长盛不衰,甚至让祖先得到祭祀,都离不开农业。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天下最紧迫的是解决衣食问题,最重要的是施行教化。

他其实很赞赏孟子的‘轻赋税’主张。

但正因看得太清楚,才不得不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中移除。

因为孟子的思想与他推行的政策相抵触,如果让太多读书人意识到这一点,对大明的统治将造成严重冲击。

夏白始终注视着朱元璋。

见朱元璋毫无深思之意,便知他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

自古以来,农民缴税服役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容置疑。

有田则纳租,有力则服役,代代相传,遵循旧制。

供奉朝廷的田赋劳役,是应尽的义务,农民履行了这一职责,才算得上仁义忠孝,反之,不仅法律不容,天理亦不容。

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也让朱元璋深信不疑。

这正是古代重视农业的原因所在。

不仅能够贡献大量的田租赋税,还能够提供无报酬的大量劳动力。

如此优渥的条件,怎会有人不欣然接受?

夏白接着说道:“从陛下的角度来看,天下始终走在正道之上,只要继续维持现状,就能长治久安。然而,陛下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一点,那就是陛下之所以能够让这套体制运转得如此流畅,全因陛下能长期维持高压统治的状态。”

“但这种高压统治,只为陛下一人量身定制。”

“或许将来陛下会不断采取行动,清除一切可能威胁皇权以及任何可能挑战统治的力量,甚至还会制定各种法令,对后世的加以严格管控,迫使他们必须遵循陛下指引的道路前进。”

“那么,陛下是否还记得当初是如何评价太子的呢?”

听罢此言。

朱标顿时一怔。

他万万没想到,夏白竟然会提及自己。

朱标抬起头,偷偷瞥了朱元璋一眼,随即迅速收回视线。

“评价咱们的大儿子?”朱元璋亦露出异样神色,他扫了眼朱标,又疑惑地看向夏白,随即直言夸赞道:“咱们的大儿子自然是样样皆优,有勇有谋,足智多谋,果断决绝,兄弟和睦,举世谁人不称颂?”

夏白微微一笑。

似乎对这话并不十分认同。

夏白说道:“太子殿下声名远播,确实受到天下人的敬重。”

“不过,我所指并非这个层面。”

“而是‘仁’。”

“太子殿下比陛下更仁慈。”

“而这正是陛下创立的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

此话一出,大殿瞬间寂静无声。

朱标疑惑地看着夏白,不明白其中深意。

唯有朱元璋脸色一沉。

眼中再次闪过一道浓烈的杀机。

夏白凝视着朱元璋,缓缓说道:“陛下对太子殿下寄予厚望,很早就确定其为储君,更是用心栽培。自古至今,像如今太子这般拥有权力与信任的储君,实在寥寥无几。”

“殿下很早就开始批阅奏章,陛下也在不断教导殿下处理政务的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

“陛下确实是废除了。”

“但从本质上讲,却又没有废除,只是将的工作交给了太子负责。”

“父子同心,君臣相契。”

当今圣上与皇储的关系,和前代有所不同。他们之间并非单纯的父子对立,而是一种默契的合作,没有以往那种猜忌、算计和防备。

“此乃圣上深谋远虑之处。”

“堪称典范。”

朱元璋冷笑一声,对此话颇为欣赏。他精通历史,对过往父子间的尔虞我诈极为厌恶,这才精心设计了这套体制。

这一安排不仅让太子得以早习政事,还能协助批阅奏章,避免权臣专权,实属一举多得。

夏白微微一笑,视线转向了朱标。

他缓缓摇头道:“圣上为后世费尽心血,但微臣记得,圣上曾多次提及,殿下性情‘仁厚’。然而,殿下真的称得上仁义吗?相较圣上,太子确有过人之处。”

“但胡惟庸案、空印案皆由圣上主导。”

“涉及的人数,何止数万。”

“即便如此,在圣上心里,这依然是‘仁慈’之举。”

“因为圣上认为,这些案件原本应更加严酷,杀戮应更为彻底,而非仅仅处决数万人便罢休。”

“太子不该手软,更不该心存怜悯。”

“以殿下这般果断的手腕,任何大臣看来,都难以称作仁义。”

“可圣上仍感不满,甚至心生忧虑。”

“因为‘子不类父’!”

这四个字一出口,朱标顿觉头皮发紧。这四字分量极重,翻阅史书便知,它背后承载着无数血腥往事。

朱标疑惑不解,为何夏白对自己的评价竟是如此苛刻?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不该受到这样的指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