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83章 梦想测试【1 / 2】

素小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杭州的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杨龙站在辰星大厦顶层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钱塘江。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边缘,杯中的黑咖啡早已冷却,表面凝结着一层薄薄的膜。

\"量子实验室的报告看完了?\"豆豆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文件。她今天穿了件藏青色的针织衫,发梢还沾着雨水的气息。

杨龙接过文件,指尖触到妻子微凉的皮肤:\"延迟还是卡在7毫秒。\"他翻开报告,指着其中一组数据,\"人脑感知的临界点是5毫秒。\"

豆豆凑过来看,发丝垂落在纸面上。二十多年来,他们总是这样肩并肩研究数据,从《星辰之舞》的代码到如今的前沿科技。\"张教授说这已经是目前技术的极限了。\"

\"极限就是用来突破的。\"杨龙合上文件,突然转向妻子,\"我们去趟北京吧。\"

豆豆挑眉:\"现在?\"

第二天清晨,杭州难得放晴。杨龙和豆豆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时,阳光正好穿过云层,在机翼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多久没一起出差了?\"豆豆系好安全带,突然问道。

杨龙想了想:\"上次还是去东京谈《原神》动画化。\"

\"那时候豆苗还在上大学。\"豆豆望向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轮廓,\"现在都要当ceo了。\"

三个小时的航程里,两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审阅测试方案。当空乘送来午餐时,杨龙注意到豆豆的右手微微发抖——那是长期握笔作画留下的职业伤,每逢阴雨天就会发作。

\"疼吗?\"他轻声问,接过她手中的叉子。

豆豆摇摇头,把左手覆在丈夫的手背上:\"比起当年画《星辰之舞》原画时的腱鞘炎,这算什么。\"

实验室的灯光将杨龙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站在全息投影台前,凝视着悬浮在空中的\"辰星ol\"城市模型。这个耗费数百人团队两年心血的虚拟世界,此刻在他眼中却显得如此粗糙——建筑边缘的锯齿、npc动作的僵硬、光影折射的不自然,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他技术的局限。

\"延迟还是太高。\"他轻声说,手指划过控制面板,城市立刻分解成无数绿色线条组成的网格图,\"9毫秒对人类感知来说还是太明显。\"

豆豆端着咖啡走过来,将其中一杯放在他手边。杯底接触桌面的轻微声响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张教授说这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了。\"她站到杨龙身旁,发丝间淡淡的洗发水香气混合着咖啡的苦涩。

\"顶尖不等于够用。\"杨龙调出一组脑波数据图,\"看这个峰值,每次延迟超过7毫秒,使用者的潜意识就会产生排斥反应。\"

窗外,北京的夜色深沉。国贸大厦的灯光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倒影,与全息投影的绿线重叠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的视觉效果。杨龙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在哈尔滨那个狭小公寓里运行《星辰之舞》测试版时的场景——那台老式显示器上粗糙的像素画面,与现在眼前这个价值数亿的虚拟城市,在本质上似乎没有区别。

\"我们是不是太着急了?\"他突然问。

豆豆侧头看他,眼角的细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怎么说?\"

杨龙关闭了全息投影,实验室顿时暗了下来。他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马克笔:\"记得网络游戏的发展史吗?\"笔尖在白板上留下一道清晰的轨迹,\"从文字mud到2d图形,再到3d世界,每一步都走了十几年。\"

\"你是说\"豆豆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也许真正的虚拟现实也该这样。\"杨龙画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先从最基础的线条世界开始,降低服务器负载和延迟,等技术成熟再逐步升级。\"

豆豆接过他手中的笔,在坐标系上添加了几个点:\"就像素描的底稿,先确定结构和比例,再慢慢填充细节。\"

两人相视一笑。这个简单的比喻让他们仿佛回到了创业初期,在那个连空调都没有的小办公室里,用最朴素的思路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陆子浮抱着一叠资料走进来:\"杨叔叔,量子组的新数据\"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落在白板上那个简陋的坐标系上。

杨龙招手让他过来:\"子浮,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只有线条构成的虚拟世界,延迟能降到多少?\"

陆子浮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白板上的线条:\"理论上3毫秒以内。\"他快步走到控制台前,调出一组参数,\"如果去掉所有贴图和光影,只保留基础几何结构,数据量能减少87。\"

豆豆若有所思:\"但玩家会接受这样的画面吗?\"

\"如果交互体验足够流畅\"陆子浮的声音渐渐兴奋起来,\"就像早期的文字mud,玩家靠想象力填补画面空白。\"

杨龙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一圈,突然拿起外套:\"走,去个地方。\"

深夜的中关村依然灯火通明。杨龙带着他们走进一家不起眼的网吧,角落里几台老式电脑还在运行着二十年前的文字mud游戏。屏幕上闪烁的绿色字符让豆豆恍如隔世。

\"看这个。\"杨龙指着一位满头白发的玩家,那人正全神贯注地在命令行中输入指令,\"他在这款游戏里玩了三十年。\"

屏幕上,简单的文字描述着奇幻世界的场景:\"你站在一座石桥上,桥下是湍急的河流。月光照在河面上,像撒了一把银币。\"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出指令:\"跳入河中\"。

\"对他而言,\"杨龙轻声说,\"这个由文字构成的世界比任何4k画质都真实。\"

回实验室的路上,三人都沉默着。北京的夜空罕见地能看到星星,微弱的光芒穿越数百万年时空,照在匆匆行走的三人肩头。

\"我想试试。\"杨龙突然说,\"就从最简单的线条世界开始。\"

豆豆握住他的手:\"就像我们当年做《星辰之舞》那样?\"

\"更简单。\"杨龙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只有几何图形和基础交互,但延迟控制在3毫秒以内。\"

陆子浮快步跟上:\"我可以重新设计算法,用极简的矢量图\"

实验室的灯再次亮起时,三人的状态已经完全变了。杨龙脱掉西装外套,卷起衬衫袖子;豆豆扎起长发,拿出素描本;陆子浮则直接坐到了主控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先定义基础规则。\"杨龙在白板上写下第一条,\"所有物体由不超过20个顶点组成。\"

豆豆迅速画出一组简笔画风格的角色设计:\"这样的人物模型,数据量不到现在的01。\"

\"交互逻辑也要简化。\"陆子浮调出一个新界面,\"取消所有物理碰撞的实时计算,改用预设动画。\"

黎明时分,第一个原型诞生了。屏幕上,一个由12条线段构成的小人站在由30个平面组成的房间里。当杨龙戴上测试头盔,用思维控制小人行走时,反馈延迟显示:28毫秒。

\"成功了\"陆子浮的声音有些发抖。

豆豆看着屏幕上那个简陋到可笑的小人,眼眶却微微发热。它让她想起杨龙当年画在餐巾纸上的第一个游戏角色——歪歪扭扭的线条,却承载着改变世界的梦想。

杨龙摘下头盔,额头上有一圈淡淡的压痕。他没有说话,只是张开双臂,将妻子和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年轻人一起搂住。在这个拥抱里,二十年的光阴仿佛被压缩成了一瞬,从哈尔滨到北京,从像素到量子,不变的是一颗追求极致的心。

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为实验室镀上一层金色。桌上那杯早已冷掉的咖啡旁,放着豆苗发来的最新消息:\"匹诺康尼上线首日流水破纪录了!\"配图是玩家制作的黄泉同人图,精致的画面与他们刚刚创造的线条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杨龙拿起手机,回复道:\"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找到突破口了。\"他拍下屏幕上那个简陋的小人发过去,\"这就是未来的起点。\"

豆豆靠在他肩头,轻声说:\"像不像当年你向我描述的那个梦想?\"

\"比当年想象的还要好。\"杨龙吻了吻她的发顶,\"因为这次有你一起实现。\"

\"明天一早。\"杨龙走向办公桌,调出全息投影,\"我有个新想法,需要亲自测试。\"

投影上显示着\"辰星ol\"最新版本的脑波适配数据,红色区域清晰地标出了潜在风险阈值。豆豆的呼吸微微一滞——这个数值已经接近安全临界点。

\"你确定要亲自上?\"她轻声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