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幸运的小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了,主任,你看什么时间把下面各个生产队的干部叫过来开个会,您也认一认?”
“而且到时候他们生产队这边怎么安排出工?”
“我们这边由于基本没有啥大队产业,所以大队的干部基本就是充当调解下面各个生产队矛盾的人。”
“所以一般具体的出工安排,基本都是下面生产队自己做主。”
“到时候还是跟以前一样?还是说?”
由于不知道苏文宸对于下面生产队怎么想的,杨振业也不知道后面该维持原状,还是该怎么做。
毕竟这时候公社,基本都是施行差不多的政策。
但是农场就不一样了,有的农场是工资制发放固定工资,有的农场是工分制跟公社政策相差不大,还有农场纯实物分配,直接按照统一标准分配粮食和副食品。
所以杨振业也不知道苏文宸打算怎么搞,他最希望的肯定是工资制度了,不过他也知道这项最难。
因为这可是一大笔钱。
苏文宸听到这话,想了想才决定道。
“这两天,我会规划出一个统一的出工和劳动报酬方案。”
“以后分场这边就按照这个方案先试行看看。”
“原则上,明年开始,所有转为农场职工的社员,最少要按照年均每人三百斤的基础口粮配发。”
“工资的话,让我想想再决定具体方案!”
“对了,等移交程序都完成之后,召集所有生产队的管理人员,开个动员大会。”
“今天时间也不早了,到时候开会再统一安排吧!”
苏文宸在回招待所的路上。
仔细想了想,觉得分场这边还是不可能直接领工资。
因为就算按照基础的每月十五元发放,这接近九千人每年就得支出一百六十万元。
这时候可是一笔绝对的巨款了。
以他们农场现在的收入,估计得当裤子才能发出这笔工资,毕竟月华兔那边按照外汇结算,可是到不了他们账上的。
这也是为啥,部里不要求他们每年上交利润和规定的物资供应的原因。
因为最大头他们已经交了。
剩下的养鸡场,虽然利润也可以,但是用来维持农场的工资发放,和住房医疗这一类的福利待遇,其实也没有多少了。
这也是为啥改开后国营工厂很多都干不下去了,因为两边的负担压根不是一回事。
所以这种情况下,他们蓝水农场是没有办法直接给这些农场职工按照工资发放的。
另外不直接发工资,就得想别的方法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
因为这时候,老实肯干的人很多,但是浑水摸鱼的懒汉也一点不少。
不然也不会有承包到户之后,粮食产量迅速提升了。
说到底还是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在划水都能获得相同酬劳的情况下,很多能干的人也会被一些划水的人带着一起划水了。
反正我就算出再多力气获得的东西,也都是一样的,那我为啥要多出力。
苏文宸绝对要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毕竟在建场初期,肯定要最大化的调动能调动的一切资源。
所以苏文宸想了一会儿之后,
觉得还是得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想要浑水摸鱼的,给他一边呆着去。
三天后。
经过三天的核对人口,土地,物资之类的清册确认,黄楼公社正式移交给蓝水农场管理。
而且由于前面并没有特别保密,所以这三天闹得可谓是沸沸扬扬。
因为别的政策苏文宸没有透露,可是每年固定三百斤口粮,还是提前让杨振业透露给社员们了。
他这也是想提前让这些社员们放心,跟着他们农场工资先不说,最起码不用跟以前一样,一到冬天就得躺着冬眠。
而且由于苏文宸赶时间,移交大会和他们分场动员大会直接就一起了。
1971年1月19日,黄楼公社大礼堂。
清晨,暮色未褪。
黄楼公社的大礼堂外已是人影攒动。
由于这时候公社的大礼堂,基本都是以前大户人家的房子改来的。
两盏巨大的马灯高悬门头,映得门楣上的朱漆都灼灼发亮。
几个年轻社员踩着梯子,将一条簇新的红绸横幅扯上檐角,白底黑字印刷着“热烈庆祝蓝水农场一分场胜利成立!”
礼堂内。
杨振业卷着袖口,跟社员们一起将褪色的旧桌椅摆放整齐。
“你们上去一个,看看整不整齐,可别到时候,让主任在上面往下一看就歪歪扭扭的。”
听到这话,立刻有腿脚快的社员们朝着由几张八仙桌临时拼成的主席台上跑去。
几张拼接而成的桌子上,铺着一层蓝色粗布,一摞摞清册账本在上面码得齐整,最顶上压着红皮笔记本和印泥盒。
一个年轻社员们走到中间的座位,朝下看了看。
“主任第三排第二个凳子摆的有点歪,稍微往右挪一点!”
“对对,好了,差不多了,现在整齐了!”
刚整理完桌椅之后,杨振业看着墙角的位置,两个半大少年正踮着脚补刷斑驳的墙皮,白浆滴滴答答溅到地面上。
顿时举着笤帚过去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