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716章 民以食为天【1 / 4】

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安。

东宫显德殿中,

李世民正跟宰相和三司官员,商议仍然严重的盗贼问题。

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今日上殿议事,“陛下,治沉疴下猛药,治乱世用重典,宜猛不宜宽。

请严刑峻法以治之!”

皇帝哂笑,

摇了摇头道:“民之所以为盗,皆因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交集,便顾不上礼仪廉耻了。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让百姓吃穿有余,则自然不再为盗,何必用严刑重法呢?”

户部侍郎孙伏伽提议,

“请在全国州县全面恢复义仓之制,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

若时有不熟,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

孙伏伽也认为百姓为盗,皆因饥馑,建立义仓,备粮赈灾救荒,百姓有口吃的,绝大多数人便都不会去做贼盗。

这就是从源头上止盗,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止盗。

李世民大为赞同此提议。

其实义仓不是新鲜事,隋朝时就设立了,开始叫社仓,建于村社,官府劝课,而不强迫,也由村社自己管理。

是民间公益的。

但是后来,社仓的粮食,被朝廷盯上,于是朝廷要求社仓必须建立在州城县城,并且要由官吏征收管理,

甚至从劝课,也变成了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的强制征收。

到了隋大业年间,国用不足,义仓粮经常被挪用以充官费。

等真正发生饥荒时,管理义仓的官吏,却不肯开仓放粮,甚至是无粮可放了。

义仓的挪用和贪污问题都很严重。

大唐开国以来,也沿用了义仓制度,一开始就是隋朝那套。

现在孙伏伽提出,重建义仓,是重建最开始的社仓那套,于村社里建仓,百姓自愿捐粮,自己管理,遇饥荒也是优先赈济本社村民。

社仓就跟民间的合作社一样,数户或数十户百姓结为社,互帮互助。

兵部郎中戴胄站出来反对,“义仓当由朝廷统一管理才行,十几户几十户一社的社仓,管理、贮存上都有诸多不便。”

吏部侍郎韩仲良也道,“先前各地义仓,大体沿用前朝制度,但因动荡,有的地方按户等征收,有的地方按田劝课,

臣以为,当统一制度,王公以下垦田,亩纳二升,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以备凶年。”

朝廷粮食的储备,中央有太仓、各转运仓、军仓,地方上有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是义仓、社仓。

“陛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将义仓纳之于朝廷官府管理,也能杜绝混乱的情况,保证这些粮食的安全。

若遇灾荒,可以允许地方先开仓放粮再上报,以便尽快救济百姓。”

“义仓粮按亩纳粮二升,田多者多纳,田少者少纳,无田者不纳,先前李司徒安抚河南河北河东等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