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朕如果记得没错,如今全军将士都配备了最新款的复合弓弩吧?”
得益于朱祁钰绘制的现代钢厂构思图,经过工匠日夜兼程的仿制,不说百分百还原,至少还原了70,使得大明的炼钢工艺得到显著提升。
新的大明制钢厂,建立在京师拒马河附近。
炼钢本身就会产生大量废气,再加上蒸汽机烧煤炭的废气,那京师怕是要提前五百年雾霾了。
于是朱祁钰下令,炼钢尽量使用水排动力对高炉鼓风。
而拒马河呢,就是京师附近水流最湍急的河流,仿佛巨马奔腾,最初叫“巨马河”。
改善炼钢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锅炉里的温度。
第一步,强化鼓风。大明制钢厂利用水力驱动的活塞式风箱,替代传统的人力鼓风,极大的提高了风压和风量。
第二步,更改风管。将风管通道重新设计,燃烧时产生的煤气,会送到热风炉中。
然后在热风炉底部的燃烧室里燃烧煤气,高温废气使格子砖蓄热,待到一定温度后,热风炉改为送风模式,将热气通过风管重新送回高炉,如此往复工作。
如果觉得太复杂,可以模仿19世纪西方,在顶上增加反射盖,减少顶部开敞造成的热损失,也可显著提高炉温。
第三步,优化燃料。将开采出来的煤炭隔绝空气,加热到950°-1050°,高温燃烧18小时后,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等阶段后,即可获得耐高温,且硫含量较低,能减少铁质脆化,燃烧温度可达到1700°的焦炭。
【ps:焦炭炼铁在南宋时期已出现。】
明朝的开采技术较为落后,这是短时间无法进步的。
朱祁钰回忆了一下后世煤矿的位置,最终定下,在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朔县和平鲁县的交界处,安泰堡处开挖露天煤矿。
至于挖出来的煤要经过筛选和洗煤的步骤,这个就不详细赘述了。
解决完“提高炉温”的难题,就轮到改进高炉结构了。
目前考古已知,明朝熔炉通常高6米。
最新建造的高炉,达到了15米,是原来的两倍半。
其次,改进耐火材料。
远在汉朝,就已经发明出高炉耐火砖,最高可承受1300°的高温。
随着技术进步,炉温会越来越高。
用高铝黏土制造出高炉内衬耐火砖,可承受2000°的高温。
【ps:铝的熔点高达2800°】
明军如今全体配备了钢制的复合弓弩,较初代落后的木制更先进。
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胜传统弓弩三四倍。
除了冷兵器,热兵器也没有落后。
经过一年半载的生产,已经多了十万支燧发枪。
赵泽坤正在研究内燃机,于是将火器研发的艰巨任务,交给他的徒弟蔡文杰。
蔡文杰受朱祁钰的点拨,在每日每夜的疯狂做化工实验,因为无烟火药(硝化纤维)和叠氮化铅的问世,都需要扎实的化学知识。
无烟火药可以极大的增强爆炸威力。
叠氮化铅则是子弹底火的关键物质,有人会说雷酸泵可以替代。
确实,雷酸汞也在研发进程中。
只不过朱祁钰的要求更高,要用就搞更先进的,反正现在的明军军事实力,足以碾压全世界。
从零到有,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