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都是一群自力更生的老百姓,大家都在努力的活着。
所以,采用的登记轮换模式。
户部先统计报名商贩,然后安排每日摊位,轮到你的那一天,才能进场。
就这个举措,让许多靠着贩卖手艺的贫苦百姓,恨不得跪下来给皇帝磕头,感谢大恩大德。
自从入住了天味阁,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除了娱乐和美食场所以外,还有学习场所,在中央商务区的西侧,有一间占地五百平米的天书阁。
天书阁内部摆放着各种书籍,类似现代书店,按照内容分布在各个区域。
读书是不要钱的,买书要钱,不允许外借。
里面摆放着一排排书桌和长凳,大都是贫苦家庭的莘莘学子,来这里学习。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这里的学习氛围那么好,不仅可以事半功倍,如果遇到不解的问题,还可以询问他人。
每张桌子都摆放了两份报纸,分别是《天朝公录》和《天听录》。
《天朝公录》内容十分官方,大概有六版。
一、朝廷诏令。如景泰帝发表的重要讲话,新颁律法,重大皇家庆典;
二、官员任免。六部、都察院、地方督抚的升迁调遣,科举进士授职名单;
三、边关军情。九边重镇战报,倭寇、鞑靼侵扰及剿匪捷报;
四、各地时政。各省灾荒、赈济奏章,赋税改革,重大工程;
五、礼教文事。科举试题未来变化,景泰帝重要思想,国子监教学动态;
六、监察弹劾。都察院御史参奏贪官,厂卫(锦衣卫、东厂)查办大案要案。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官方报纸,随后在唐朝发展成熟,在宋朝被命名为《邸报》。
《邸报》,是全世界最早的报纸。
而《天朝公录》,只是在《邸报》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内容大差不差,唐宋两朝的《邸报》,也是大概刊登的这些分类内容。
由于古代信息传播不先进,所以《天朝公录》是一个月发布一版。
另一个《天听录》呢,让人看了很难想象,这特么竟然是朝廷出的报纸?
里面记载的内容太过爆炸,都是一些八卦。
比如说,《震惊!某侍郎纳妾竟被夫人当街追打?》《某御史出入风月场所,不幸染上花柳》《速来围观,xxx最新艳诗流出》《某秦淮名妓与复社才子私会细节》《xxx又发表惊人言论!》《某地出现“猪妖夜啼”,究竟是人是鬼?》《某地懒汉为逃徭役,装病十年,结果真瘫了》《书生写情诗送错人,被对方丈夫追打三条街》
一个个吸人眼球的标题,让人忍不住往下看。
野史都没有那么癫的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行文风格叙述,让人看了之后,忍俊不禁。
然后看到最后,发现居然是“皇明礼部”出品?
《大明律》有“造妖书妖言”罪,诽谤官员、传播谣言是要被治罪的。
但,如果是朝廷做的呢?哦,那没事了。
绝大部分文章都是标题党,调侃归调侃,基本不会出现真名,都是虚构的。
故事离谱得像编的,但又感觉是真的,就很矛盾。
因为内容太搞笑,不少人买回家收藏,一份《天听录》可不便宜,售价一百钱呢。
即便如此,依旧供不应求,只要新版发布,不出一个时辰,五千份全部售罄。
很多人进入天书阁,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请问《天听录》出新了吗?”
朱祁钰之所以安排礼部编排《天听录》,自然不是为了赚钱,主要目的用一个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八卦,实则警示世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正经的内容,朕知道你们都不爱看。
除了不正经的八卦,上面还刊登了一些民间书生写的小说。
目前连载的是《柳如烟》,第二十三回。从一个风尘女子的视角,揭露se欲横流的官场真相。
从某种意义上,《天听录》确实促进了大明小说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