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6章 硝烟之外【2 / 2】

深仨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二嫂高兴得直搓手:\"那敢情好!我回去就跟乡亲们说!\"她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对了,那个戴眼镜的先生,是你朋友不?\"

\"戴眼镜的先生?\"陈长安一愣,\"什么样子?\"

\"瘦高个,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文绉绉的。\"李二嫂比划着,\"说是从省城来的教书先生,问我们村有没有稀奇石头,我把他领到技术科去了。\"

陈长安的神经立刻绷紧了。根据地最近没有接到外来知识分子的报告,而且省城的教书先生怎么会对\"稀奇石头\"感兴趣?

\"什么时候的事?\"

\"就刚才,不到一炷香工夫。\"李二嫂看出他脸色不对,\"咋啦?不是好人?\"

陈长安顾不上回答,撒腿就往技术科方向跑去。身后李二嫂的喊声渐渐远去:\"馍馍!馍馍还没拿呢!\"

田中健一推了推金丝眼镜,面带微笑地观察着技术科的陈设。桌上散落的矿石样本、墙上手绘的工艺流程图和角落里那台简陋的分析天平,无不显示出这个\"土八路\"工厂出人意料的专业性。

\"田先生对矿物学也有研究?\"年轻的技术员小李好奇地问。

\"略知一二。\"田中谦虚地说,手指轻轻抚过一块硫铁矿样本,\"我在北平地质调查所工作过几年,对华北地区的矿产分布有些了解。\"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放大镜,对准矿石仔细观察:\"嗯这块样品纯度不错,但含有少量黄铜矿杂质。如果贵方需要,我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选矿建议。\"

小李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我们正愁硫磺提纯的问题呢!\"

田中微笑着点点头,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地图。那是手绘的根据地矿区分布图,虽然粗糙,但几个主要矿点都标注得很清楚。他假装不经意地问:\"这些矿点都是近期发现的吗?\"

\"大部分是。\"小李热情地介绍着,\"自从李二嫂发现硫矿后,老乡们找矿的积极性可高了。你看这个铜矿,是上周\"

门突然被推开,陈长安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他的目光立刻锁定在田中身上,两人对视了一秒,田中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

\"这位是?\"陈长安调整着呼吸问道。

\"陈工!这位是田先生,从省城来的地质专家!\"小李兴奋地介绍,\"田先生愿意指导我们选矿技术!\"

\"幸会。\"田中伸出手,\"听乡亲们说贵处在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很有建树,特来拜访。\"

陈长安握了握他的手,触感柔软冰凉,没有一点地质工作者常有的老茧。他注意到田中的公文包一角露出个金属物件,形状很像罗盘?

\"田先生来得正好。\"陈长安不动声色地说,\"我们刚发现一处疑似银矿,正愁没人鉴定。王师傅!把那个样本拿来给田先生看看!\"

里屋的王铁山应了一声,片刻后端出个木盘,上面放着几块灰黑色的石头。田中眼睛一亮,立刻凑上前去,从公文包里取出个小瓶和一块黑色石板。

\"可以做个简单测试吗?\"他礼貌地问。

\"请便。\"陈长安做了个手势,悄悄对王铁山使了个眼色。

田中熟练地将一块矿石在黑色石板上划了几下,留下几道灰白色痕迹。然后他打开小瓶,滴了几滴液体在痕迹上,仔细观察颜色变化。

\"有趣\"田中喃喃自语,\"银含量应该不低,但伴生矿物\"

王铁山突然一把抓住田中的手腕:\"你这试液不对头。\"

田中脸色微变:\"老先生何出此言?\"

\"老子玩了一辈子矿,没见过这种试液。\"王铁山夺过小瓶闻了闻,\"再说,真地质佬试银矿,第一反应该是用试金石,不是化学试剂。\"

陈长安趁机拿过那块黑色石板,用手指蹭了蹭:\"这不是普通试金石,表面太光滑了像是上过蜡。\"

田中的表情瞬间冷了下来。他猛地抽回手,公文包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的军用罗盘和手枪。

\"八嘎!\"他咒骂一声,转身就要掏枪。

王铁山动作更快,一记老拳砸在田中鼻梁上,眼镜碎片四处飞溅。陈长安扑上去按住田中掏枪的手,两人一起摔倒在地。小李这才反应过来,抄起板凳就往田中头上砸。

\"留活口!\"陈长安大喊,但已经晚了。田中被板凳砸中太阳穴,当场昏死过去。

搜查田中的物品时,他们找到了更确凿的证据——一本用密码记录的各矿区详细位置和产量的笔记本,以及一张精心绘制的根据地地形图,上面标注了所有军事设施和工厂位置。

\"鬼子间谍。\"王铁山啐了一口,\"装得还挺像。\"

陈长安翻看着那本密码笔记,后背一阵发凉。如果不是李二嫂多嘴问了一句,如果不是王铁山的老道经验,这个间谍很可能已经带着重要情报溜走了。

\"把这人送保卫科。\"他对小李说,\"另外,通知各矿区加强警戒,特别是硫矿。\"

半个月后,硫酸厂终于投产了。第一炉硫磺点燃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黄绿色的烟雾顺着管道进入铅室,与事先制备的氮氧化物混合,开始缓慢反应。

陈长安守在观察孔前,眼睛被刺激得直流泪,但舍不得移开视线。铅室内壁渐渐凝结出无色油状液体,一滴、两滴最终汇成细流,流入收集罐中。

\"成了!\"王铁山欢呼一声,拍得陈长安后背生疼,\"看这颜色,浓度不低!\"

与此同时,山坳里的硝酸厂也传来好消息——第一批稀硝酸顺利产出,虽然浓度只有30左右,但足够用来硝化棉花了。

陈长安看着两处厂房冒出的烟雾,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这些简陋的土法工厂,代表着根据地终于有了自主生产火药原料的能力,不再完全依赖缴获和土法提炼。

\"陈工!\"李二嫂远远地招手,身后跟着十几个村民,每人手里都捧着东西,\"乡亲们又找到些石头,让你看看有用不!\"

陈长安迎上去,挨个检查村民们带来的矿石。大多数是普通的石灰石或石英,但也有几块值得注意的——一块明显含铜的孔雀石,一块可能是磷灰石的绿色晶体,还有

\"这是?\"他拿起一块深灰色的沉重石块。

\"俺在溪水里捡的。\"一个瘦小的男孩怯生生地说,\"特别沉,还闪着光。\"

陈长安心跳加速了。这极有可能是钨矿石!如果确认的话但他很快冷静下来,现在根据地还没有能力冶炼这种高熔点金属。

\"先收起来,以后可能有用。\"他对男孩笑笑,\"你叫什么名字?\"

\"狗剩。\"男孩咧嘴笑了,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齿。

\"好,狗剩同志,你发现的石头很有价值。\"陈长安从兜里掏出几块糖,\"这是奖励。\"

其他孩子羡慕地叫嚷起来,纷纷表示明天要去找更多\"有用的石头\"。陈长安看着这群衣衫褴褛但眼睛发亮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夜幕降临,工厂的灯火在黑暗中格外明亮。陈长安站在山坡上,望着这片由硫火点燃的工业星火,心中默默规划着下一步——有了硫酸和硝酸,不仅能生产火药,还能制造肥料、药品、染料这条自力更生的道路,终于越走越宽了。

远处传来驴叫声,大概是李二嫂家的青驴在欢腾。陈长安不禁微笑起来,谁能想到,改变根据地命运的契机,竟是一位农妇发现的那几块黄色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