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贱下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宗达微微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示意回话的官员自去做事。
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温体仁在扳倒周延儒后,取而代之,翌年晋升中极殿大学士,加少师,稳稳地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然而,这位首辅大人就任后,不思整顿朝政,扭转大明越发颓废的局势,反而又开始新的一轮政治辗轧,不断排除异己,培植亲信。
为了控制朝堂的人事权,温体仁便试图除掉与他素来不和的吏部尚书李长庚,处处针对,一时间搞得朝堂中乌烟瘴气,各部及地方督抚官员的诸多任命迟迟无法达成一致,造成大范围的职位缺额。
一个月前,崇祯帝下旨宽恤部分被处分的朝臣。吏部尚书李长庚未等刑部上奏的减刑名单奉圣谕批示,便在温体仁不断催促下开具了起废诸臣名单,跳进了别人事先挖好的陷阱。
随后,温体仁便据此上密揭弹劾李长庚,说他“屈法徇私,朋比欺蒙”,遮蔽上听,有欺君之嫌。
崇祯帝为此勃然大怒,罢李长庚吏部尚书职,然后交部议论罪。
搞掉了李长庚这个眼中钉后,温体仁便委亲信吏部左侍郎张捷暂署吏部事,并在稍后的朝臣群推吏部尚书时,指示他具名推举了吕纯如。
而此举,遭到朝臣巨大非议,作为内阁次辅的吴宗达当场予以否决,认为吕氏乃为“钦定逆案”中的阉党骨干,如何能就任吏部尚书。
在巨大的争议中,一些情绪异常激动的言官甚至要上前殴打张捷,说他是阉党余孽,欲图祸乱朝纲。
推举吕纯如不成后,温体仁退而求其次,提议用自己的另一亲信谢升为吏部尚书,但仍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而崇祯帝也未做出明确表态。
一时间,关于大冢宰(即吏部尚书)的人选推举成为整个朝堂中最大的争议问题,搞得其他部堂事务皆被推到后面,甚至加以搁置不管。
如今,建奴兵寇宣府,还威逼辽东,北境形势不容乐观。
山陕流民暴乱愈演愈烈,不仅未予平复,反而向河南、四川、湖广等地区蔓延,使得大明境内处处烽火,片片硝烟。
再加上各地灾情连连,民情紧迫,需要赈济的州郡府县数不胜数,抚慰安济的灾民更是难以计数。
这大明天下,当真是内忧外患,如同一间四处漏风的破屋,急需缓一口气,好生修补修补一下了。
可你瞧瞧我大明朝堂上的“能臣干将”都在做什么?
为了朝争,为了党同伐异,为了一己私利,置天下大事于不顾,置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闻!
更可笑的是,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番邦小国想要朝贡觐见,居然将人家丢在会同馆两个月而不闻不问。
这不是让番邦看笑话嘛!
“来人!”吴宗达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唤来一名书办,“去将大宗伯(即礼部尚书)请来。”
“是,阁老!”那名书办躬身一礼,随即转身朝厅堂外奔去。
——
“诸位大人,容在下陈说一二。”
在会同馆的会客大厅内,几名钦天监的官员正与新洲华夏使者就历法和天体学说进行一场争辩,所有人面色赤红,唾沫横飞,显见情绪已是异常激动。
孟胜新斟酌了一下语句,朝在座的钦天监“学者”们拱了拱手,朗声说道:“昔者,有西人哥白尼者,倡言地动之说,谓我等所居地球非宇宙之中心,实乃绕日而行。”
“及至后来,又有西人第谷通过大量天文观测,发现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引起观测上群星位置无有太多变化,遂断然否决此所谓日心说,而提出地心说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