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61章 种痘【1 / 1】

一贱下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9月2日,傍晚,八时许。

在始兴堡的中心广场上,数百名居民于夜幕中排着几列长长的队伍,缓缓地向前蠕动着。

在他们的前方,摆着几张木桌,七八名医政防疫人员戴着口罩,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小刀,上面不知道蘸取了什么粘液东西,在每个来到面前的居民胳膊划出一个半寸许的伤口,然后迅速涂抹上去。

随即,沾了点酒精,在伤口周边擦了擦,便让人自己捂住创口,从桌旁离去。

几堆巨大的篝火熊熊燃烧着,将整个广场照得通明,也将一张张惊惧而又疑惑的面孔呈现在火光之下。

这些郎中在做什么?

在胳膊上这么划拉一刀,然后涂抹上一种未知的浆液,就能避免患上天花?

隐隐听到那些小郎中们说,这是种牛痘,可以防治天花,而且永远也不会得上这种致死的病毒。

以前在大明境内,也有城里的老郎中提及过如何防治天花,无非就是痘衣、痘浆、旱苗等几种手段,但从未听说过牛痘这种方法。

啥叫牛痘呢?

是不是将那些患了天花的牛身上取出病液,然后给弄到我们身上来?

这怎么成呢?

痘衣法,是取用天花患儿的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传两三天,以达到种痘的目的。

痘浆法,则是用棉花蘸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不过,这种方法需要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郎中很少采用。

至于旱苗法,就是取天花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根管之一端,对准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

那牛痘是什么?

这可是牲口上的病液,弄到人身上会不会发牛瘟!?

“哎,五哥,五哥……”陈旺泉看到林全五已经被种了“牛痘”,正要往集体住宿区走去,忙开口将他唤住,“你种了那牛痘,有啥感觉?”

“啥感觉?”林全五伸手摸了摸胳膊上的创口,嘴角一抽,“……感觉就痛了那么一下。”

“接着呢?”

“接着?”林全五定了一下,似乎在体味着什么,“……接着就没啥感觉了。”

“哦……”陈旺泉细细地上下打量着他,脸上犹自带着几分怀疑,“怎么会一点感觉都没有?还有,那个牛痘是不是真的从牛身上弄下来的?”

“要说感觉吧,那就是有点困,想早些回去睡觉,这累了一天了。”林全五甩了甩脑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那个牛痘是不是从牛身上弄下来的,我咋能知道嘞!哎,你也别东想西想的,那些委员老爷难道还会害我们不成?你不晓得我们从大明坐船过来,要花费多少银子吗?……一百多两呀!你想想,就冲这个价钱,谁会轻易将我们害了?”

“嘿,还别说,就咱这身价,那些委员老爷还真不至于害咱们!”陈旺泉闻言,立时乐了,“这般给我们种牛痘,多半能真的防治天花。咱们要是得了这病,翘了脚,那不得一下子损失好多银子!”

“瞧你这话说的,就算咱们坐船过来没花费那么银子,那些委员老爷们就能害我们?”排在后面的徐兴怀嘀咕道:“你们也不想想,在这几年里,虽然每天的活计很辛苦,但那些委员老爷和诸多管事何曾短过咱们的吃食!还有三五不时地给我们上点荤腥,有鱼有肉,还有冒着油的骨头汤。这种好日子,在大明想都不敢想!”

“嗯,徐老哥说得在理。”有人点头附和道:“在这里吧,虽然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安歇的时候,但日子却过得踏实多了。每天睁开眼睛,根本就不用去想一天的吃食还有没有着落,到了冬日里,也不用琢磨有没有御寒的衣物和铺盖。以前在大明那种朝不保夕、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咱是一天都不想过!”

“那可不!”徐兴怀点头说道:“在这里呀,日子有奔头。嗯,就像我家栓仔说的,生活有希望。嘿嘿,明年咱们再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了,那日子才叫美呢!”

第一批移民在明年十月,约定的四年服务期行将届满,他们每人也将获得四十亩的授田,从而成为自由耕种的农人。

届时,农政管理人员将根据他们这四年里所记录的劳动绩效高低,分配不同条件的地块。

绩效高的,自然就会授予土质较为肥沃的田地,甚至是更为优越的水浇地,从而对他们四年来的辛苦付出给予奖励。

那么,绩效评定较低的,就不免会被多分配一些生地,甚至还有可能会有若干林地、草甸,需要自己进一步清理和开垦,起步阶段就会很困难。

奖勤罚懒,鼓励耕种,是启明岛在发展初期就确立的基本原则。

虽然,大家伙都被置于统一的管理体系中,暂时维持着集体工作和集体生活的“大社会”模式,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大锅饭”,更不会让个别投机之人取巧偷懒乃至混日子。

一千余移民,除去部分人被安置在始兴堡和广丰堡的诸多工矿作坊中从事工业生产外,大部分人被划分成十余个农业生产大队和数十个生产小组,根据农政管理部门的生产计划,必须按期完成各个阶段下达的农业生产任务。

从每个生产大队,到每个生产小组,再细分至每个农人,皆有若干绩效考核。

无法完成任务的集体或者个人,若是没有合理且被认可的理由,将会被评定一个较低的绩效,进而影响月度和年度的劳动奖励。

而对于个人前途而言,则会对他未来土地分配、房屋安置,以及农资贷款优惠幅度等诸多方面,构成直接的影响。

但不管怎样,在启明岛只要勤劳肯干,就会有好的结果。

毕竟,这里的委员老爷们和诸多管事,说话还是算数的。

——

“这么多人,牛痘够用吗?”罗振辉看着广场上种完牛痘的居民陆续散去,轻声问道。

“不够。”董新平摇摇头说道:“最多能覆盖始兴堡和广丰堡两地的一千余居民,而金川堡和分州堡可能需要再等些时日。至于那些依附我们的印第安部落,可能就暂时顾不上了……”

“他们……会死多少人?”

“至少两到三成吧。”董新平想了想,低声说道:“若是未能加以有效控制,在天花流行的地区,差不多每十个人就会有三到四名会感染天花,致死概率还是很高的。不过,考虑到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这种病毒,情况可能会更糟糕一点。……我估计,死亡率会在30以上。”

“可惜了。”罗振辉微微叹了一口气。

五年时间,穿越众陆续收服了大小印第安部落十余个,获得人口超过六百余。

同时,在始兴堡和广丰堡周边百里范围之内,穿越众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纳为附庸的印第安部落也有十余个,人口在五百左右。

而天花病毒是在广丰堡附近的印第安部落爆发的,当决策委员会收到消息,派出医疗防疫人员前去查看时,那个部落差不多有二十多人染上了天花,因此丧命的也有七八个。

尽管,穿越众出动武装民兵及时封锁了这个印第安部落,禁止任何人员出入,但他们肯定此前已经将天花病毒传了出去,受到感染的印第安人不在少数。

倘若不去控制的话,可以想象,岛上的印第安人就会如同他们的南美“同胞”一样,被这种来自旧世界的致命病毒逐一杀死。

可是,启明岛实力不彰,医疗资源也极其有限,根本无法予以阻止。

印第安人因天花病毒的感染而遭遇大规模死亡情况,必然会让启明岛上的人力搜集计划面临严峻的困难。

这人都死光了,上哪里再寻便宜的劳动力?

“再等一个月,移民船队就要返回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至少又能增加一千多人了。”董新平说道:“如此,我们或可稍稍缓解一下人力短缺的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