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歌者的坚持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龙安心就听见务婆的院子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他循声而去,看见92岁的老人正坐在火塘边,对着一个老式录音机吟唱。录音机的磁带已经发皱,时不时发出刺耳的杂音。
\"阿婆,用这个录吧。\"龙安心掏出智能手机,\"音质更好,还能直接转文字。\"
务婆浑浊的眼睛盯着那个发亮的屏幕,摇了摇头:\"不要这个。\"她颤巍巍地从木箱里取出一叠泛黄的纸张和一支英雄钢笔,\"要写在好纸上。\"
龙安心这才发现,老人面前摊开的是一本手工装订的歌本,纸页已经发黄脆化,但上面的钢笔字依然清晰。最新的一页上,墨迹还未干透,记录着昨晚她唱的那首《开天辟地歌》。
\"我阿爸说,\"务婆用布满老人斑的手指轻抚纸页,\"歌要落在纸上,魂才不会散。\"她的苗语口音很重,龙安心需要吴晓梅帮忙翻译才能完全听懂。
2抢救行动
当天下午,龙安心在村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投影仪上显示着务婆歌本的扫描件,旁边是手机录音的频谱分析图。
\"务婆可能是最后一个会唱完整古歌的人了。\"县文化馆的小张推了推眼镜,\"这些喉音唱法在年轻人中已经失传。\"
吴晓梅展示了她爷爷留下的记录本:\"五十年代还有二十多位歌师,现在\"她没说完,但在场的人都明白。
阿公突然站起来,用苗语说了几句,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吴晓梅翻译道:\"阿公说,当年扫盲运动时,工作组烧了很多歌本,说那是封建迷信。\"
会议室陷入沉默。龙安心想起父亲工具箱底层那几张发黄的曲谱,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被藏得那么深。
\"我们分两组,\"龙安心打破沉默,\"一组跟务婆学唱,一组负责记录。\"他看向角落里的几个年轻人,\"还需要有人把这些翻译成汉语。\"
3代际冲突
学习过程比想象中艰难。务婆坚持要在月圆之夜才开始教,而且只愿意教那些\"心诚\"的年轻人。
\"什么是心诚?\"城里回来的大学生吴小慧问,她染着栗色的头发,指甲上涂着闪亮的甲油。
务婆没有回答,只是让她先背三天的《敬祖词》。第二天吴小慧就放弃了:\"这有什么意义?又不能当饭吃!\"
更麻烦的是翻译工作。古苗语中有大量已经消失的词汇,连吴晓梅都只能猜个大概。当龙安心提议用国际音标注音时,务婆突然发怒了:\"歌不是虫子,不能钉在纸上!\"
老人颤抖着撕掉了刚录好的音频转写稿,纸屑像雪花一样飘落在火塘里,瞬间化为灰烬。
那天晚上,龙安心听见务婆在院子里独自吟唱,歌声比往常更加哀伤。月光下,老人的银饰闪着冷光,像是最后的守护者。
4转机出现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天。龙安心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本发黄的笔记本,里面竟然是用国际音标记录的苗歌,还有详细的汉语注释。
\"这是\"吴晓梅翻看着笔记,突然惊呼,\"是1952年民族学院的调查资料!你父亲怎么会\"
龙安心想起父亲曾经提过的\"大学时期\",突然明白了什么。他飞奔去务婆家,把笔记本递给老人。
务婆的手颤抖得厉害,老花镜后的眼睛渐渐湿润:\"这是杨教授的字迹。\"她抚摸着纸页,像是抚摸久别重逢的老友,\"那年他来说要记录我们的歌,后来\"
老人没再说下去,但龙安心从她混浊的泪眼中读出了未完的故事。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多少这样的故事被掩埋?
5科学助力
中山大学的林教授带着团队赶来了。他们运来了专业的录音设备,还有一套语音分析软件。
\"这不是简单的记录。\"林教授调试着设备,\"我们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语音数据库。\"
务婆这次没有拒绝。她穿上最隆重的盛装,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专业话筒对准她时,老人挺直了佝偻的背,歌声比任何时候都要洪亮。
电脑屏幕上,声波纹路如同连绵的山脉。林教授指着几个特殊的峰值:\"看,这就是传说中的"震腔",能产生共鸣效果。\"
更令人惊喜的是,对比分析显示,务婆唱的版本与龙安心父亲笔记里的记录几乎完全一致。\"这太不可思议了,\"林教授激动地说,\"时隔半个世纪,音准误差不超过5。\"
6意外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