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坐金鞍调白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结果她只是双手插兜往热火朝天的人堆里挤,君安很努力才跟着她的脚步一直到了供销社的另一个门,从那边儿出去了。
两人出去之后琼花就立刻把一头长发在脑后绑成一团,跟街道上的普通妇女没有区别。
篮子上盖着君安的衣服,乍一看就只是她提着一件衣服,而不是一个篮子。
他们脚步飞快的走向车站,刚好赶上中午的车。
这辆车会途经好几个镇子,就算真有人跟踪,到时候也不好排查。
琼花坐上车之后才真正的缓缓吐出一口气,放松下来了。
放松下来之后就是疲惫。
钱跟票硌着胸口的位置,她闭着眼睛闭目养神。
君安把篮子放在腿上,偏头看着她疲惫的样子,心里不是滋味儿。
其实今天最好是应该他去,这样面对危险他一个大男人,也能扛得住。
但君安不好说,也不敢说。
他们夫妻关系本来就是普通,他不想在这点儿关系里再掺杂任何一点儿怀疑。
所以他看出琼花的顾虑之后,没有开口说自己拿人参进去。
幸好,没有出事儿,一切顺利,一路上也没人跟着。
中巴车摇摇晃晃到了镇上,下车之后君安扶着琼花,等她缓过来之后两人就往谢家村的方向走。
走到半路的时候,身后传来清脆的铃铛声。
琼花这会儿已经把晕车的劲儿缓过去了,她回头一看,两个知青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带着人过来了。
骑车的是李安娇跟陶京,他们各自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来这儿没两天就买的,只不过今天才终于到。
李安娇的自行车是女士的那种,色彩是浅绿色,她一条腿支在地上,看了眼看都不看她的君安,对琼花笑了,说:“嫂子你回村啊?我带你呗?还有好长一段路呢!”
坐在她后座的女知青脸色微变,却没有说什么,只默默从车上下来了。
“……”
琼花感觉她可能更想带君安。
她目光下意识落在陶京脸上,他骑着二八大杠,一条大长腿支在地上,看着这边儿,脸色不好看。
“…谢谢这位知青,不过不用了。”
琼花这么一说,李安娇脸上隐约有些不耐。
她脚下一踩就走了,“不坐算了。”
好心当成驴肝肺。
陶京也骑着自行车走了。
剩下琼花夫妇,以及被丢下的女知青。
女知青是在谢家村已经待过两年的女知青,她尴尬的扯了扯嘴角,看着君安手里提着的篮子,“你们也去赶集了啊。”
女知青手里也提着东西,只不过比起一看就沉甸甸的篮子,她手里提着的小布包就有些小的尴尬了。
不过除了女知青以外,并没有人察觉,在意这点儿。
琼花点点头。
三个人以安静的过分的氛围回到谢家村。
这会儿是下午了,村子里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开始准备明天除夕要用的菜,以及蒸足够吃好些天的馒头之类的。
琼花跟君安进门,君安把东西提去厨房之后跟琼花打了声招呼,就去牛棚那边儿接孩子了。
他踩着泥泞的路面,来到牛棚外面,就听到了里面父亲低声讲故事的声音。
他敲了敲木门,然后推开,里面的人都看过来。
君母抱着怀里的孩子,目光上下扫了自己儿子一遍,确认没问题之后她道:“事情办完了?”
昨天儿子只跟他们说,他跟儿媳妇去县城办点儿事儿,倒也没说具体是什么事。
君安点点头,走过来屈膝蹲下,把儿子抱进怀里,“他们俩没闹你们吧?”
“乖的很!”
君母笑眯眯的,她送儿子跟孙子出去。走出牛棚之后,她才轻声说:“昨天你拿过来的汤味道倒是好。”
跟半路发家的丈夫还有另外两个农民出身的小辈不一样,她家里一直都是很有底蕴的。
因此昨天的汤他们没尝出有什么问题,她却一口就尝出来了。
因为尝出来了,所以昨天她没顾着面子。只一个劲儿的让丈夫喝汤。
来牛棚的第二年,她的一场大病差点儿拖累死儿子跟丈夫。丈夫也是那个时候,膝盖留下了后遗症。
君母眼眶有些发热,她没再回想,只低声问:“今天去…是忙这个事儿?”
君安见自己母亲都猜出来了,就点点头。
君母露出欣慰的笑。
日子果然越过越好了。
君安没有跟母亲说妻子对自己的防备跟不信任,他听母亲叮嘱了几句之后,就带着俩小孩儿,拿着已经洗干净的缸子回家去了。
回去推开大门,再打开门,就看到了坐在炕上的琼花。
她衣服已经换了,似乎是擦洗过身体,头发湿漉漉的,她拿了一块儿有些破破烂烂的毛巾,把头发上的水珠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