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12章 战后规划【1 / 1】

泽连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经过这一次大战,我军虽然有损伤,因为战术得当,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损伤微小,对部队编制没有带来任何影响,而且这次激烈的战斗让将士们获得了大规模战斗的经验,战斗力现在处于巅峰。

这次战斗后,这几个政委的工作量一下就增大了,部队基数大工作量也就翻倍的增长,各级的干部都处理战后事项,最后把所有情况都汇总给英杰同志,由英杰写一份战斗报告,和把烈士名字,以及表现出众的战斗人员的名字汇报给上级。

当然部队就没有闲着,部队人数多了,之前从事什么职业的都有,除了维持旅部正常运营的士兵,其余士兵在原来干过木匠的士兵带领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盖着房子。

我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休息,日军想用闪电战的方式快速的实现他们的“大东亚共荣计划”,经过一年的时间,日本计划没有成功,闪电侠变持久战,日军在和我交手时候也是一样,就想快速结束战斗,只要抵住或者分散他们的锋芒,到了战斗拉扯这块他们就不行了。

但是日军进攻武汉,老蒋不敌,率部逃跑,这就让更多的国民党军人对蒋家王朝失去信心。老蒋没能力,正面打不过。

虽然我部主要防区在山区,现在我部是有电台的,消息和上级获取的一样快,有专门的人员对电台传达的内容进行记录。

对于武汉是怎么失守的,这点我还是仔细看过报纸的,除去那些花里胡哨的原因,无非就是武汉失守最直接的打仗原因就是日本人武器太强、打法太凶。

他们飞机大炮管够,完全控制了长江和天空,坦克汽车跑得飞快,兵分三路包抄:北边从合肥压下来,南边顺着长江往西冲,还有一支部队绕到大别山背后搞偷袭。中国军队虽然人比他们多四倍,但枪炮太破旧,重武器少得可怜,各地方部队还经常配合不好。

日本人专门盯着长江边上的关键堡垒猛轰,中国守军拿老式步枪根本扛不住。武汉这地方又是大平原地带,日本人顺着长江水陆并进,跑得比咱们预想的快太多了,最后直接把武汉包了饺子。中国军队虽然拼命拖时间、边打边退,但实在顶不住日本人的铁甲洪流和炮弹洗地,防线还是被撕开了。

这就说明装备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攻城战就会变的简单。

这时候我就想,那些组合起来的军阀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都是有想当“皇帝”的心,谁也不服谁内斗严重,黄埔的人才,跟这些从地方拉起部队的军阀相比,手腕上肯定不如人家,处处受排挤,这反倒给我一个机会。现在我部的各级军官或者普通将士,彼此已经没有成见,队伍是纯粹的。

老蒋正面不敢死磕,那我也得给校长来个背刺。

那这样我就得为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们想想出路了,于是我就召集了一个会,把我部黄埔军校毕业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我也掏出来之前在黄埔军校记录的小本本。

我部基本上哪一届黄埔毕业的毕业生都有,大家坐在一起先聊聊上学时候的雄心壮志,聊聊第一次看见中山先生写的字大家都有什么感想,最后会议让我拉入主题,这些人也有后来从国民党直接率部来投的,大家都评论一下在蒋家王朝那边的同学怎么样。

第一点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本心变了的同学,开始贪腐的同学都有谁,第二就是那些一直保持本心却得不到重用的黄埔毕业生都有哪些,这些人里面谁又有真本事。

光我知道的有的将士在和我军打的时候故意放水,怎么打都打不赢,但是在这抗日时期却异常英勇的的同学,大家都谈一下,这会是外辱入侵,人家是想要亡国亡种啊,光咱们一个旅部的力量是不够的。

如果日军在北方或者南方在接下来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再次进攻我们可能会调集结大部队。

这会儿我们对于他们就是鸡肋,食之无趣弃之可惜,只要北方或者南方哪个战场日军取得重大胜利,肯定要回头来对付我们,他们再结合之前的教训到时候肯定几倍于我们的兵力,再加上重武器和单兵武器差距,很危险。

虽然这个地方坦克等地面性武器难以发挥作用,我方是没有一点制空权的,如果加上飞机,我们也得战术性撤撤退。

所以咱们就给这些黄埔优秀的将士写信,你认识,他认识那你两个都给他写,你认识好几个那你就给你认识的这几个都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过来投靠咱们部队,最好想办法多带点武器弹药,有条件把物资也带上。

这会是乱世,但是咱们不能乱,咱们要一直凝聚力量。会议时间不长,就让他们去写信去了,相信智慧者会很乐意加入我们。

部队这会还是以处理战后问题为主,和集合大量兵力在盖房子,住帐篷确实是不舒服。

当时在旅部后续的会议上也确定了战略目标,还是得打仗,不打仗物资肯定会短缺,还是原来的三个方向,截断地方南北运送的物资,对敌占区发起频繁的小规模战役,对正面对抗日军的友军给予战斗支援帮助他们打扫战场。

现在全国形势并不乐观,根据电台的信息,从里面找出来干货,国内外形势都有信息,我了解到,1938年7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的关键节点。随着日军在占领徐州后持续推进“沿长江攻略武汉”计划,中国军民在长江沿线与华北敌后展开全方位抵抗。

武汉会战作为核心战场,7月初以马当要塞争夺拉开序幕:日军第11军波田支队在海军支援下猛攻长江要冲,中国第16军、第49军依托工事顽强阻击13天,直至日军使用毒气弹突破防线,7月5日要塞失守,这场迟滞日军10天的血战虽以失利告终,却为武汉防务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后战火西延至湖口-九江一线,波田支队7月4日起发起连续攻势,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张发奎指挥下展开激烈巷战,虽于7月26日丢失九江,但以3000余日军伤亡的代价挫敌锐气,迫使日军重新调整进攻节奏。

与此同时,华北敌后战场呈现不同图景——中共冀热边特委于7月6日发动冀东20万群众大暴动,组建7万抗日联军连克9县,彻底切断北宁铁路运输线;八路军115师在汾离公路三次设伏歼灭日军运输队,毙敌1200余人并缴获大批物资,有效牵制日军向晋南增援。

此阶段作战凸显战略分化:国民政府军依托长江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纵深防御,暴露出协同不足的弱点;中共则通过群众性游击战争创新“麻雀战”“地道战”等战术,在华北、华中开辟多块根据地。

国际层面,苏联援华航空队当月击落45架日机,美国自7月1日起扩大对日禁运范围,而日本国内7月5日颁布《国家总动员法》暴露其战争资源吃紧。

该月战事深刻验证了《论持久战》的战略预见,中国军队通过正面阻击与敌后袭扰相结合,累计歼敌约21万人,既重创日军有生力量,又推动国共合作深化成立第七战区,更标志着日军速胜战略的彻底破产,为战争向相持阶段过渡奠定基础。

这些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战意志,也揭示了装备落后与指挥体系缺陷等问题,成为后续军事改革的重要动因,在抗日战争全局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

我知道乱世出英雄这个道理,我就想成为那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