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三五二章 公主谦恭未篡时【1 / 2】

木允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个女工大胆地问道。

至于南京两县以外,应天府属大部分普及,应天府以外南直隶绝大多数县也都建立,至于收养多少这个就不好说了,但的确已经有了。这些慈幼院的开支同样是皇室负责,事实上都已经贴上坤兴公主画像并以她的名字命名,话说如今的坤兴公主正在扮演王莽谦恭未篡时的角色,大明一切福利事业都以她冠名。包括各地的医院都贴她的画像,这些医院当然就不可能免费了,但建设费用的确是她出的,医疗费用还是得自己负责,毕竟这东西是个吸金的黑洞。

当然,这个系统是皇庄内部,民间只有南京城江宁和上元两县实现同样的义务教育,第三个推行的是扬州城的江都县,但这时候刚刚开始。至于此外的民间,依然是各种旧式的私塾和书院教育体系,民间书院可以说遍及大明,目前来讲近两千所。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甚至不只一个书院,至于启蒙性质的私塾可以说不计其数。事实上就是私塾和书院的两级教育,那些普通书院扮演中学角色,那些顶级书院如东林,岳麓之类扮演大学角色。无论两个系统如何互不相容,大明目前已经实现了教育的体系覆盖,这一点是事实,因为生活逐渐变好,就是普通人家也开始送小孩上学,小孩的教育普及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而那些阵亡将士的遗孤,则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全免费,而升中学是不需要考试的。

此刻的公主身旁也围满了小朋友,南京周围这些皇庄的小学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不但免费而且还管一顿饭。而所需资金全部由皇室负责,也就是皇庄上交的佃租,而这些乡村小学的毕业生,将进入更高一级的中学。但中学就不免费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能接受完小学教育已经足够,而中学的费用也不高,一个皇庄一年出不了几个。能中学毕业的基本上就属于人才了,很容易找一份好工作,至于再上一级目前就是皇城的那座综合性大学了。

一个更大胆地问道。

就连民间也已经开始摒弃了这种习俗,毕竟真正审美扭曲的只是那些青虫们,但过去他们也是嫁人的最好选择,老百姓只能迎合他们口味。但现在不一样,杨庆带动起的军方年轻一代正成长起来,以信国公为偶像的年轻军官们在他洗脑下当然不会喜欢裹脚女人。他们对那些待嫁少女的吸引力正在一天天超过青虫,那么迎合他们的口味逐渐成为潮流,给家里女孩放开脚的也就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审美也同样在逐渐回归正道。

“徒劳地挣扎而已!”

正是春播季节,谁有闲心来看这个呀。

目前为止因为傅青主这个在士绅中也很有名的人物,毕竟他老师是袁继咸,因为他的主持和坤兴公主的资金支持,大明朝廷控制区除了云贵外其他各省几乎全部完成。婴儿出生率正在发生质得飞跃,同样因为生产而出现的妇女死亡率同样直线下降。

这些接生婆则根据接生数量和成功率额外发奖金,接生成功率低的甚至会受罚。

他紧接着说道。

这就是目前杨庆的教育系统。

数十里外的一处皇庄里,杨庆正对着一群女人说道。

裹脚?

连皇宫都是严禁裹脚的,而且现在皇庄有强制性规定,裹脚的直接逐出皇庄,毕竟就算有想给女儿裹的也不敢冒这种险。裹脚说白了就是一种投资,为了女儿长大能嫁个审美扭曲的士绅人家。当上层的审美在杨庆带动下恢复正常后,当皇庄的姑娘在工厂赚的一点不比男人少以后,从需求到动力基本就不存在了。

作为目前与大明关系最好的欧洲国家,英国的历史和现状正不断在杨庆控制的报纸上被介绍出来。尤其是他们刚刚砍了国王脑袋的壮举,伊丽莎白一世的成就,都铎王朝的宫廷大戏等等,都已经成为南京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实际上不仅仅英国,杨庆的报纸和其他出版物,就连欧洲其他国家也都没放过,比如荷兰人的共和国,英法百年战争,刚刚结束没多久的三十年战争。可以说从历史到文化到制度全面介绍,尤其是他们对美洲的殖民和对印第安人的灭绝,在非洲的大规模奴隶贸易更不能少。甚至还和大明进行一定的对比,最终得出大明目前从制度到经济到文化全面优于欧洲,不说别的,一个不洗澡的法国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伊丽莎白也算其中一个很受关注的焦点人物,毕竟以公主继位这种事情很容易引起联想。

“这个,得听公主的!”

瞿式耜笑着说道。

“拉拢人心,为以后做打算!”

“要说公主的确贤良淑德,每次看到她的断臂,就想起她和先帝患难相随!”

皇庄内部鳏寡孤独老人都是皇庄公养的,小孩不是阵亡将士遗孤的同样皇庄公养,这项制度在皇庄得到了很好执行,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有这样一天。

普通老百姓没多少来的。

不过坤兴公主和杨庆也没来。

在下关码头的,只有代表他们俩的昭仁公主,小公主已经十一岁,穿着一身长公主礼服,一脸不耐烦地站在人群最前方。

“没那心情吧?”

而民间同样南京两县完成普及。

这里其实是装备总部下属的一处被服厂,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收购来的棉花,在这里用珍妮机纺纱,用水力织布机织布,染布,然后再由这些女工缝成一件件军服。她们家里其实也都有地,只不过这些都是年轻姑娘不愿意干农活,宁可在工厂里打工,毕竟年轻姑娘谁喜欢风吹日晒?这样的情况在南京周围皇庄已经很普遍,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喜欢种田,装备总部和杨庆以及军方将领,在这一带有大量工厂,在这些工厂赚的也不比种地少。

习俗的改变依旧是利益。

而这项制度进行得最快。

下面立刻又是一片笑声。

那些女人一片激动地喊声。

门外站着的坤兴公主,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