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兰202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力道均匀,动作流畅,锯身中正平直,毫无偏斜。
就像是一位干了几十年活的八级老木工,用苍老而稳定的双手,握住锯子,坚定地往下锯。
……这水平绝对超过我了!
哪怕我经过了记忆灌输,拥有好几十年木工经验,但经验就是经验,没有转化为肌肉记忆,我还是干不过它!
“对了,要买锯条吗?”
沈乐忽然想起,扭头问小墨斗。锯子锯瓷碗,硬对硬,刚对刚,锯齿磨损会很大吧?
会不会需要买新锯条替换?
【不用!】
小墨斗胸有成竹地回答。铅坠嗖的一声又飞了出去,片刻,卷了把锉刀回来。
锯子干完活,完美地把瓷碗一锯两半,自行躺倒,解开背上的紧固绳索。锉刀立刻跳上去,对准锯齿,吱嘎吱嘎开干。
而小墨斗扬起铅坠,在沈乐面前炫耀地晃了晃:
【看到了吧?锯齿都是要锉的,锉几下,就有快口。一天到晚买新锯条,这样浪费,国家怎么经得起!】
……不是,这怎么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还有,小墨斗,你不要用这种老气横秋的口气说话啊!
我还以为是你的主人,那两位当年的资深木工,在教育我呢!
沈乐握住墨斗手柄,飕飕转动,把墨线连着铅坠强制收回线轮。然后,卷起袖子,开始做实验:
两只大碗,同样大小,同样花色,同样……或者说,看上去差不多厚薄的气息。变量控制完美,可以开干了!
“干活!锔瓷!”
锔瓷这种手艺,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广泛流传。沈乐小时候,滨海市还流传着俗语:
“江西人钉碗——自管自。”说的就是滨海这里锔碗的手艺人,差不多都是江西来的。那里出瓷器,锔碗的手艺人也多……
但是现在很难看见了。沈乐查了一堆资料、视频,才弄明白锔瓷的过程:
锔瓷的第一步,是在瓷碗上打出浅浅的锔孔。不能太深,太深会打穿碗壁,损伤瓷碗;
也不能太浅,太浅则锔钉扎进去的长度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道,把瓷片两边合在一起。
合适的深度,大概是瓷片厚度的三分之二……
对了,这锔孔还得是斜的,向裂缝的方向,斜向内倾侧45度角。只有这样,锔钉两头向内对折,才能把两块瓷片固定到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