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七百九十八章 组建饮料航母【1 / 2】

更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夏侯江对显然缺了一点分量的明通电子刘柏,这次会受到邀请参与这一次的日韩之行感到困惑,萧良解释道:

“韩家其他大人物暂且不说了,就韩文松担任秣陵市委书记后,推动恩益电气在华合资八英寸晶圆生产线的建设,他在恩益电气,在芙蓉财团多多少少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崔梦枕再是老奸巨猾,也多多少少得照顾到崔永埈年少轻狂的性子。推动现代电子生产布局,全面往江省落子,再通过跟韩文松这些核心官员的合作,将更多的筹码抓到他们手里,也算是能对方方面面解释得过去的选择……”

虽然明面上还没有消息,但萧良很清楚前世现代汽车集团的合资整车项目最终同时落子燕京、广南两地,而且据前世时间反推,现代汽车集团已经跟这两地的政府以及相关国有车企展开秘密谈判。

因此,推动现代电子未来的生产及研发布局,落子燕京、广南,会更符合崔梦枕一系的利益。

不过,企业决策,谁都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理性。

当然,萧良这么说,朱璐以及苏利文、熊玉琼都是能理解的。

不要说夏侯江、朱玮兴了,熊志远也都过年少轻狂的时候,也曾留下不少烂摊子,要他们去擦屁股——

有时候睁眼看着熊志远在做糊涂事,他们都要克制住不去干预,他们也没有想过要自己的儿子,从头到脚都小心翼翼、从不逾矩,要将他性格里固执、粗鲁的成分完全剔除掉。

也许崔梦枕老奸巨猾,在日韩政商界的小圈子里得到极高的评价,但在现代电子海外运营权置换这件事上,他能够完全无视其子崔永埈的个人意愿?

而刚刚三十出头的崔永埈,得有多深的城府,才能做到前脚刚刚在内地被萧良狠狠抽脸,后脚就完全当这事没有发生过?

“崔梦枕、崔永埈以及郑仲湘等人都希望拉明通电子入局,这不难理解。也许奈田英男、奈田信正以及目前还站在他们身后的芙蓉财团,也更希望背后有韩文松及韩家撑腰的明通电子能参与进来,但你们为何不提反对意见?”

现在大家都希望将现代电子海外市场运营权置换出来后,纳入全新的企业进行经营,站在投资人的角色,夏侯江当然希望矛盾越简单越好,而不是一开始就放任其复杂化。

“我们当然也有提一些条件,比如这次除了芙蓉财团的债权外,其他参与方的入局门票,一律是五千万美元起步!”萧良说道。

“明通电子能拿出这么多的现金来?”夏侯江好奇的问道,“哦,明通电子有韩家撑腰,硬凑还是能凑出五千万美元外汇资金的,但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参与现代电子海外运营权置换一事,不是没有风险。

哪怕奈田英男四处奔走游说多方参与,很有可能促成此事,但最终做失败、导致损失惨重的风险还是相当高的。

盈投控股计划新成立一支专门的产业私募投资基金参与其中,也需要他们这些核心人物提供足够高比例的劣后托底资金,才有可能募足五千万美元。

而盈投控股之所以愿意成立高劣后比例的投资基金,以及熊志远个人愿意再拿出五千万美元去冒险,一方面是相信萧良的判断力,一方面也从以往与萧良的合作中获得极其丰厚的收益,想要继续合作下去,不可能不共同承担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萧良刚才解释了,现代电子海外市场运营权这事,对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投资收益拉动极大,远远高过他们所直接承担的风险。

星视以及崔梦枕、崔永埈入局,都有盘外打算。

而明通电子拿五千万美元入局,在单纯的风险财务投资之外,还能获得怎样的附加收益?

“我们是疑惑他们入局会有什么意义,但刘柏这次日韩之行,却很是积极,”熊志远笑道,“也许他觉得插一脚,能多接一些电子元器件的代理生意吧……”

“鬼扯!”夏侯江白了熊志远一眼。

电子企业的规模越大,通过代理商采购电子元器件的可能性越低,刘柏积极入局,肯定是有别的原因。

“明通电子这两年包括对宏亚集团在内,投资实体也不少了,应该意识到电子元器件的代理生意发展空间有所受限——”

这两年来,在萧良的一手推动下,盈投控股针对秣陵、东洲及附近地区的电子元器件等信息电子初创科技公司,成立专门的科创投资基金。

萧良极其重视这一块的投资事务,之前是朱璐跟朱祎琳对接在做。

现在也是朱璐对接鸿盈科技的相关部门在做。

朱璐也因此对明通电子这两年在江省的一举一动,也是非常清楚的,他微微皱着眉头看向萧良问道,

“你们联合奈田英男设立这一门槛,其实是逼迫明通电子选择与宏亚集团合作,又或者说刘柏他本人对此也甘之若饴?”

“这算不算驱虎吞狼?”

听朱璐这么一问,夏侯江顿时就想明白过来了,看向萧良坏笑道,

“看来谁都不能轻易得罪你啊……”

“我一向与人为善,也一向视人为善,”萧良笑道,“宏亚集团在华东地区发展it连锁零售业务,确实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在pc制造方面也算是有一个基础了;当然,明通电子也不是没有自身的优势。以我们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宏亚与明通能够精诚携手,作为一方参与现代电子海外运营权的置换中来,无论是韩家兄弟,还是刘柏,都会从中获益匪浅,对不对?”

“对,对,你说什么都对。”夏侯江笑道。

这世间凡事唯“精诚”最难得。

想想他们当初与萧良合作,当中经历了多少曲折?

关键的还是在促成合作的过程当中,除了朱祎琳吃里扒外,萧良给的也实在太多了;但凡当年萧良稍稍手紧一些,哪里会有今天的合作局面?

“我原本也打算等鸿召从加拿大回来,就去秣陵走一趟,”朱璐跟萧良说道,“正好你来香港,有些想法提前跟你沟通也一样!”

朱鸿召忙碌了大半辈子,现在好不容易将鸿臣的日常管理交给朱玮兴接手,这个夏季嫌香港太炎热,总算是有时间带上妻子以及女儿、女婿以及两个外孙到加拿大旅游避暑去了。

虽然九月初发生萧韩之争,朱鸿召也就打了一通电话了解情况,但笃定萧良能解决这些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的悠长假期返回香港。

“朱璐董,你有什么想法?”萧良问道。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你很多想法以及那么多可以说是奇迹般的战绩,在一定层次传播开了,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港岛过于狭小的地域,以及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轨迹,对投资人思维的惯性塑造,真不是我们短时间所能改变的,”

朱璐说道,

“盈投控股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已经是相当杰出了,但想要再进一步扩大募资规模,也非常困难,需要另辟蹊径。”

“……”

萧良对这个情况是非常清楚的。

不管对投资人多努力的进行引导,绝大多数投资人最最看重的是收益——并不局限于香港。

保守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他们自己能看得明白的稳定收益,激进的投资人则期待更高额度的回报。

而这些资金到底是投向地产、证券、债券以及实业,他们都不是太关心。

因此,盈投控股一直以来,在香港努力尝试将资金往实体经济引导,是有天花板的。

随着那么多项目的变迁、结算,盈投控股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的波动中,目前大体掌握一百六十亿资产、资金规模,而其中自有资金高达四十亿。

自有资金占比还是相当高的。

这主要也是哪怕香港楼市、证券市场屡受打击,香港投资人、投资客受固有的惯性思维影响,投资实体产业的意愿还是极为有限。

当然,这次要凑五千万美元,也不是难事。

大不了他们几家多出点。

不过,盈投控股想要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就困难了。

盈投控股原本是星源系最为核心的融资平台,发展却停滞了,不要说朱璐、夏侯江了,就连后续会将一部分精力参与到盈投控股管理中来的朱鸿召,也不是太满意。

这段时间,朱璐萌生了一个想法,也跟苏利文、熊玉琼、朱鸿召以及夏侯江的父亲等人都有过初步的沟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