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44章【1 / 1】

慕如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是她非朝中之人,不知局势,也猜不到那危机是什么。

想来问裘老先生,但裘老先生似乎并不想让她知道太多。

他道:“小娘子不必忧心,陆安荀的本事可不小,我们且静观其变就是。”

苏绾点头。

须臾又问:“城外的那些流民官府会如何处置?”

裘老先生道:“若是数量不多先收留赈济,若是多,则驱赶回乡。这是朝廷处置惯例,莫非小娘子有其他主意?”

苏绾摇头:“正如裘老先生所说,我们远处东京城无能为力,且静观其变罢。”

当天,苏绾派人去城外打听流民的消息。待她回府后,云苓也打探消息也回来了。

“姑娘,流民前些天就出现了,只是这两天越来越多,陆陆续续加起来也有两三百人之众。”

苏绾问:“这些流民被安置在何处?”

云苓道:“开封府担心他们入城打搅城内百姓,所以全部安置在城外的寺庙中。”

苏绾点头,想了想,吩咐:“你去准备些大铁锅,再准些粥食,明日一早我们去寺庙看看。”

“姑娘想去布施?”

“嗯。”

她在京城帮不上陆安荀什么,也只有如此才安心些。

次日一早,用过早膳后,苏绾就带着两个婢女三个小厮出门。马车后拉着刚做好的粥食,约莫过了一炷香来到城外寺庙。

开封府的人得知她来布施并不阻拦,反而还腾了个宽敞的地方给她,并维护流民秩序。

这般布施了两日,第三天,待她再来布施时,发现原先的地方多一口大锅。

“苏姐姐,我也来帮你。”曹慧高兴地跟她打招呼。

苏绾无奈,也不知从何时起,曹慧特别爱跟她说话。似乎把她当成好友般,热情得不行。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布施啊。”苏绾问。

“大家都知道啊。”曹慧说:“昨天我去别家吃茶时,还听她们说起呢。”

苏绾纳闷,她现在一举一动这么受关注了吗?

事实证明,确实挺受关注。

继曹慧之后,第四天,苏绾居然发现对面也有人架起了锅子,而且不是旁人,正是宋诗音。

宋诗音远远地撞上苏绾的目光,然后不大自在地挪开视线。

苏绾心想,你想做好事就做嘛,我又不会笑话你。

尽管清楚宋诗音只是想来攒好名声,但通过这种方法攒名声苏绾举双手支持。

只不过令她惊讶的是,宋诗音居然挺能坚持。不仅亲自舀粥端粥给流民,且一站就是一个上午,而且还能日日准时准点地来。

这般竟是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当然,半个月后,流民已经越来越多,好在加入布施队伍的人家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小厮自发地维护现场秩序,倒是给开封府省了不少力气。

只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即将入冬之际,从抚州传来了个不好的消息——百姓为抢衣大打出手,甚至还打死了人。

单看这件事像是因争执而死人的小事,可这反映的是抚州近况——抚州百姓御寒已迫在眉睫。

朝廷收到陆安荀的奏折时,又忍不住头疼了。

粮食是搞定了,但百姓御寒衣物没着落。兵部原本是有一批储备冬衣,但这冬衣是给将士的,当然不能挪出来给抚州,毕竟在他们看来边境防守更重要。

户部的人说:“边境储备冬衣三年一换,如今推迟一年也不打紧嘛。”

“你说得轻巧,将士们的冬衣穿三年早已洗薄了,哪里能御寒?再等一年若是遇打仗你让将士们哆哆嗦嗦上战场?”

“就是,抚州救灾是你户部的事,凭什么让我工部出力。”

“话不能这么讲,将士们守护的是谁?还不是百姓?如今冬衣用在百姓身上有什么问题吗?”

“的确守护的是百姓,可天下百姓不止抚州。冬衣给抚州了,你让其他地方的百姓怎么办?”

“你真能强词夺理。”

“我看是你胡搅蛮缠。”

也有人说:“你户部有钱,拿银子去民间买难道不行?非得抠成这样?”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血压飙升,当即上前怼过去:“你上下嘴皮一碰倒是说得轻巧,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户部现在哪里还有钱?其他不说,上个月你们兵部说要修缮城墙,钱是不是户部拨的?还有皇陵修缮,钱是不是户部拨的?西南边修路的钱是不是户部拨的?还有抚州这次水患,修路修房屋修农田还得户部继续拨钱。才不久公募灾粮,你以为那些灾粮是白给的?明年户部要连本带利还,这桩桩件件,哪里不是花钱的地方?”

“我我也只是说说嘛,辛大人这般激动做什么!”兵部尚书后退一步,抹了抹脸上被喷的口水。

户部尚书辛大人气得胡子乱翘,对着龙椅上的人道:“皇上,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先给抚州百姓御寒过冬。”

皇帝听他们吵嚷得脑仁疼,但明白户部和兵部都说得有理。抚州百姓固然重要,可边防也不得松懈。这些朝臣久在东京城自是觉得太平,可北边辽国这些年蠢蠢欲动不得不防。

“抚州百姓御寒之事你们再商榷商榷,将士的储备冬衣不能动,辛爱卿再好好想法子。”

辛大人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居然还是这个结果,差点当场闭气。

传送门:青梅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