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迷迷糊糊中。
曹建川一直感觉到有个圆溜溜的东西在自己脑门上滚啊,滚啊!
轻轻柔柔的。
让人感觉到非常舒服的同时,还有点让人想继续闭着眼睛享受。
突然!
曹建川睁开了眼睛。
他想起了现在还不是可以睡觉的时候,还有一大堆的问题等着自己去解决来着。
王巧英被曹建川这突如其来的睁眼,吓了一跳,手里帮他滚着额头大包的鸡蛋都差点从手里摔掉。
“建川你醒了?”
王巧英此时有些愧疚
她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没有拦住自家老爸,也是自己没忍住和自家老爸坦白了事情。
“呃!”曹建川下意识答了一句。
发现此时自己正躺在床上,王巧英侧着身子,小心的挨着自己脑袋的位置坐着。
她手里拿着一个鸡蛋在自己脑门的大包上轻柔的滚着。
曹建川微微偏了偏头,示意王巧英把鸡蛋拿开。
从床上坐起身,四下张望了一圈,这是一间映入眼帘有些昏暗,可却非常熟悉的房间内部。
老旧发黄的蚊帐,带着几个用灰布,补好的破窟窿。
床上铺着的是稻草加棕毯,以及一床睡的有些油亮的竹片席。
一对瘪谷缝制的花布枕头。
木质的大床,一个衣柜,微微有些坑洼的漆黑包浆地面。
屋里的一切都透露着这个年代特有的窘迫感。
只有用木头新作的木床和木柜勉强能入眼。
在农村其他东西不好弄,木头还是好找的。
这个年代,每个村子都会有几个会木工的手艺人。
房子是曹建川娶了王巧英后,家里的老丈人,特意划拨给了自己和王巧英的房子。
天夏国有个不好的习俗,女婿和女儿是不能在丈人家睡同一张床的,传说这样是会倒霉的。
此时,两人也没有领结婚证,结婚的消息也没有大肆的宣扬。
只有家里一些长辈知道,甚至还有些瞒着外人。
甚至请全村的亲朋好友,在大队的食堂吃了一顿,用的也是大队开会聚餐的借口。
没办法王家人数量众多,一娶一嫁,就让整个阳双村基本上都有些沾亲带故。
没有对外公布两人结婚的原因也简单。
那时候,对于养殖家禽家畜,不但是当时国家的号召,还是一项要求。
当时的口号是:大力发展养猪,支持国家建设。
鸡鸭不管养多少都行,没有硬性要求,但猪必须养。
每家每户每年必须向国家交售一头合格的肥猪。
合格的标准不算高,达到135斤以上就行,交售到公社肉食站,价格是两毛五左右一斤。
这项政策有些地方并没有实行,可曹建川下放的这个县却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发布了这个要求。
当时在隔壁村,因为有家人只有两个老人,所以没有养。
可惜两人的背景不好,是富农,于是队上报到大队,大队报到公社,为此还开会批评过好一阵子。
因此,如果公布曹建川两人结婚了。
那么两人就算是村里的独户,就必须按照要求每年上缴一头135斤的猪。
老两口怕王巧英和曹建川,自己都吃不饱,还要养头猪,比较悲剧。
把两人结婚的事情对外瞒了下来。
“真……”
本想说真惨的曹建川话到了嘴边,又打了一个转:“真暗!”
双方刚解除误会,曹建川害怕因为这话又让王巧英多想。
习惯了灯火通明的曹建川对眼前的灯光,是真的想吐这句槽。
当时的电灯是钨丝的老式电灯,发出的光本身就偏暗黄色。
再加上此时农村的房间可没有刮白腻子,墙面不是发黑的木板,就是贴着发黄的报纸。
屋顶好的是瓦片,差点的是稻草或者杉树树皮铺盖而成,而这两样东西同样是暗色的。
对于阳双村有电这点,也是一个巧合。
在70年代的时候,农村基本上都是没有通电的。
不过阳双村却是个例外。
当地有一座老大哥在早期援建的水电站,电站架设的电线路过了阳双村,让阳双村占了个便宜,实现了通电。
王巧英却被曹建川这无意之间的话吓了一跳。
她眼眶一红,紧张的问道:“建川,你眼睛怎么了?是不是被撞着了?你躺着让我看看。”
“没事,只是灯光有些暗。”
曹建川笑着抓住了王巧英紧张伸过来的手。
一脸认真的盯着她紧张面孔不放。
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