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的苦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完谢嘉上的想法,赵匡胤半点不耽误,直接就走人,治水刻不容缓,他早下决定,下面也好早一点动手。
走时还不忘拿那一捆小报,一脸坏笑。
“走得还真快,你舅舅那边的事我还没问呢。还有三郎这亲事。”
李冬儿无奈。
“也就这两天了就到了吧,舅母不用担心。”
谢嘉上应道。
“舅舅挺好的,飞奴每天都有信来,这会应该是出发了。好些俘虏呢,人多,走得慢。
我爹说给三表哥保媒来着,三表哥做着小报,还是要找一个文官亲家,正好,三表哥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文官家的小娘子。”
被赵匡胤留下来招待李冬儿的赵德昭回道。
“这就好。”
卢家家宅如何,只是小事,李冬儿只是联想到赵普儿子的亲事,关家也是武将,文武联姻,赵匡胤会不会想头多。
听赵德昭这意思,倒像是赞成。
“三表哥办的事是文化人的事,正经小报又是官家喉舌。官家越来越睿智了。”
谢嘉上却是又夸了赵匡胤一句。
一言点醒梦中人,儿子如今是大半个文化人啦。
李冬儿看着谢嘉上,对视一眼,再一笑,无二话。
“把你云州的事说说。你舅舅啊,我就就担心会给人捅娄子。又是个不爱写信的,我就知道一头一尾。”
去了一单心事,李冬儿准备听听自家郎君在云州干了些啥。
苦寒之地多出彪兵悍将,辽国这次居然死了十万,连大将都捉了回来,怕是不会善罢甘休了,明年卷土重来五十万都说不好。
“舅舅厉害得很,还救了我三叔。”
战报每天都来,赵匡胤看了就会给赵德昭看。他还真的知道得很详细。
“晋王这么快就去了?”
李冬儿挑眉问道,意料之外但又挺合晋王人设。
“去了。我爹说,我三叔打仗是真不行。。。。偏偏对于军功还挺执着。”
赵德昭没有评价他叔叔,倒是借着赵匡胤的评价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说说,具体什么情况。”
“之前我们离开雁门关的时候,舅母说的几件事,潘节制跟杨将军做得挺好的。”
赵德昭娓娓道来。
潘美跟杨业很能听劝,带着军队把周边跑了一圈,主要一个是应州,一个是寰州,还有一些其他州县的边民。
只要是城外的汉民,能劝的不能劝的,都带回了云州。
赵匡胤的诏令去得也及时。
所有边民地里的,养着的东西的损失都从库里出。不但补给足量的粮食,还给一些安家费。
被劝得搬进了云州城的老百姓也不傻,有安置的地方,有足够过冬的粮食跟银钱,就算他们自己老老实实种田也未必有这么些收成,初归三年免税,开出来的荒地免租。
种种福利条件一出,人心安定的同时。
自发的老百姓开始让将士们帮忙联系附近州府的亲朋故交。
就六月间,拖家带口悄无声息来投的,就是上百户。到了七月八月,每个月都翻倍的往上涨。
应州寰州边境几乎被云州给掏空了。
七月份地里粮食成熟的时候,云州本来是已经进入了半战备状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