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的苦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大早,李冬儿就到了田间跟老柴头领着的一堆小子还有四郎一起。
”左右一手一根,双列为父本,单列是母本,你们要记住这些名词,以后一直用到。”
四郎做示范,按李冬儿的指挥拿着两根竹竿就拉开了架势。在父本间同时两边压倒摇田里还没有长出稻穗的稻子。
“摇花口诀:轻推,重摇,慢回手,一人一天可以授粉两到三亩。”
站在田边的小子们,都很认真的听李冬儿的讲解,有的还在仔细的观察,两只手模仿着四郎的动作。
“你们的小本子跟笔,可以像春生他们几个这样,拿绳子系上连起来挂在腰间,才不至于占住了手干不了其他的事情。”
十几个老柴头带出来的农业生,都不是文盲,简单的字都在蒙学堂学习考试过了才选了进来,脑子灵活的有一半。就这种本子的随身携带法,跟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基本也就能分出来了。
“是,夫人。”
“绳子拉花授粉:这个是专门编的粗绳子,绳子两头站人,以十字垂直与父本行方向前行,绳子带动父本授粉。春生,来,跟四郎搭个手。”
李冬儿把两个人安排在两侧,也一样把整个过程示范给众人看。
“要点:动作要快,要稳,上下左右波动要控制住,两人一天可以授粉十五亩。”
“夫人,这个快好多?”
老柴头说道。
“大片连绵的适合,我们这样的小格子,用竹竿更方便一点。”
李冬儿答道,又对着一众小子说:
“懂了没,大家都试试,出稻花的时候,我不一定在木石村,就先教你们在这田里试试,无论记性好坏,都拿纸笔记下来,不会的字,大家互相教一下,去书院请教老师也可以。”
“是,夫人。”
众人齐声应下,就分了组开始实操。
李冬儿顺着就坐到了田埂边看小郎君们手忙脚乱的操作。
重回校园的感觉啊,幻如隔世,也真的是隔世。
等每个人都试过,看着有模有样了,大家就移师原来的蒙学堂。
书院盖到了山上,这山下就是村里的老内侍给将士还有下人教认字的地方。五郎那边对识字人的需求多多益善,书局开了起来,报纸也多样化了,每天校对的工作堆积如山。
不需要高深的学识,能把常用的上千个字记得滚瓜烂熟,阴文阳文都能辨认出来就行。
两间教室内侍占了一间,另外一间就是李冬儿教学的地方。
“水稻,有很多品种,我暂时分成早熟,晚熟来说。
我们这次种下的母本,都是晚熟稻。而咱们原来种的占城稻是早熟稻。
早熟稻播种到收割大约是在六十天到一百天之内,而晚熟稻从播种到收割约为一百五十天左右。”
李冬儿把需要划重点的时间都写到了黑板上。
下面就有人举手了。
“你说。”李冬儿示意。
“夫人,我祖父是大北边以前逃难过来的,说北边的稻子一年就一季,从泡种到育苗到收割要两百天。”
【哇,瓜进步了,今天没有小科普,三章!!!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