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三百五十章 飞奴【1 / 2】

滚动的苦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隆三年七月。

木石村第二批占城稻已经种到了地里。

忙完早稻收割,又把晚稻种下去,四郎整个人都晒得黑黝黝的。

半卷着裤腿,又挽起了袖子,一副经年老农的样子,手里却反差极大的拿着一叠纸,逐项逐项的跟李冬儿汇报。

“早稻收成比头年的晚稻多了一成。亩产均数是六石二斗。

去年的嘉禾收起来的稻种刚刚好种了两亩地。

有一成的稻子都是双穗,有零星的三穗。

亩产量六石八斗有多。”

“不错!很喜人。”

李冬儿默默的换算了一下,六石二斗,六石八斗,按公斤制算,就是三百六十公斤到四百五十公斤左右。

在李冬儿的记忆里,后世在1958年,建国初期,水稻种植技术还没有改进,亩产量最高就是400公斤左右。均线在250公斤。

1976年,袁爷爷的杂交水稻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亩产量增加20左右。

2000年,杂交水稻亩产量达到了700公斤。

2004年亩产量达到了800公斤。

再后面就更不用说,一年比一年高。

就目前宋国的生产条件来说,跟后世建国前建国初期差不多。

但亩产真的是高了不少,这其中都是稻种的优良跟人力的作用相辅加成。

木石村的田里,稗子杂草什么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只要一冒头就会被村里时不时去田间溜达的人拔掉了,不占地不夺肥。

“今年早稻的嘉禾数量也很可观,柴伯家的夏娘子把每一块地的嘉禾都记下来了,连着地里给肥的数量,对比着看,给肥的多少跟嘉禾的数量成正比。”

关四郎翻着手里的纸接着说道。

“很好,四郎,你以后就跟着娘亲种稻子吧?”

这事,李冬儿考虑了一段时间了。开春后,柴伯挑了好几个家里的小子跟着他忙活田里的事。

四郎现在事情并没有那么杂了,木石村一切都上了轨道,除了上学大部分时间跟着柴伯混。

现在田间的事说起来也头头是道的。

比同期柴伯带的几个小子明显好许多。

“不用干别的?”

关四郎挑眉问道。

“想得美!!”

关羽长横插一句。

关四郎。。。。

“别的事,可以交给别人就交给下面的人,专心在水稻上。

等过了这几年,等官家把南边的也拢过来,我们就出去看看这大宋国的稻子,找找哪里还有更好的稻种。”

李冬儿白了关羽长一眼说道。

她的儿子们里面,现在看起来属四郎在农业种植方面有点天分。

六郎专攻养殖业目前看来还不错。

她胎里自带的最主要的两项技能,有一项已经算是算是有了衣钵传人。

养猪方面基础知识,六郎已经大部分掌握了。剩下的就是自然慢慢培育。

后世种猪还是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始终没有培育出竞争力强大的种猪品种。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做起来难度系数大,李冬儿就不强求了。

本土猪虽然生长慢,但就口感来说,比肉猪好,这又是个对食材的品质有要求的年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