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的苦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即使明知道这书大部分应该是蔡嘉上的手笔,赵德昭只能是微乎其微的作用,赵匡胤还是很高兴。
“此乃国之大幸!”
赵普拱手答道。
“我欲诸臣良民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
赵匡胤又看了一会,放下书,认真的问赵普。
这书薄薄的几页纸从防灾,预灾,到灾时,灾后。
一条线捋下来,清清楚楚,比在朝中摸爬滚打数十年之多的范宰还有条理。
而且言辞通俗易懂,并非晦涩难懂之乎者也之考举文章。只要略认识一些字的人,都能明白其中意思。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救活。
等到人死了一片才开始的赈灾四大条八大项,跟蔡嘉上这个一比,就完全没有可比性。
防灾,预灾,无论水灾,旱灾,火灾,地龙,皆有先兆。
水灾旱灾之类自不用说,经年老农,感风知雨。更有县志乡志,记录天气变化。
像地龙前期的鼠虫蚂蚁青蛙躁动不安搬家迁移古时文章书籍就有,但往往举子也就是县衙官员并不读这类书籍。
这底下缺的就是这种老道务实之人。
还是要多读书啊。无论农书,县志,都是前人总结的精华。
时下考举,诗词经论,都着落在远处而非眼前事,眼下事。
“诏令一出,官员里自然会有通读之人,官家。”赵普实事求是的回道,“至于良民,非一时之功。”
“嗯,一点点来吧,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三五年也减不出个瘦子。。”
赵匡胤减肥略见成效,这会肚子像四五个月大了,不由得就摸着肚子感慨。
“官家此时正好!”
赵普奉上一记无影马屁。
“少来,这州县之事,你跟我说说,以前不提我也没想到,还真的是皇权不下乡么,谁定下的?
自古遭反【同音】不是都出自乡间么,官逼民反,不得不防啊。
要不要改改制,三年恩科,怎么也能招些人上来了。
州县就两级,这县多州少,州府来不及反应耽误事啊。”
赵匡胤虚心求教。
“这讲起来还真有点长!”
赵普无可奈何,就知道被请吃饭没好事。
“慢慢讲,不急!”
“宗族力量盛广。”
赵普抛出一句再无二话。
赵匡胤本是坐稳了等着赵普长篇大论,结果等半天再无下句怒道:
“这叫说来话长?!”
“皇权不下乡的缘故归根究底就这一个,不是不管,而是管不了。我指的长是这改制一事。”
赵普答道,又起身取了唐会要重新坐下。
“宗族,宗族。”赵匡胤提起这个也头疼,赵家这样的破落家族,也是说不清理还乱的,乡村士绅,盘根错节,说就一句,管却无法管,“那就再议吧。”
“是,官家,我且跟官家说说这州府吧。”
“来吧,这几天把这事理清了。”
君臣二人拿着唐会要,一项一项的商议开来。
直到三更鼓起,阿离催促,才意犹未尽的散了各自回家。
就这么马不停蹄的跟朝臣朝会,跟心腹议事,转眼,赵匡胤又被甩了一个大雷。
“北汉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