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的苦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待赵匡胤跟关羽长两个畅想完,蔡嘉上才缓缓开口说道:
“我看唐史,这封地税收里,有人丁钱,醴钱,蚕盐钱,牛皮钱,蒿钱,农器钱,鞋钱。
还有四季节礼的进奉,土贡。
官府强收的籴买。
夏秋两税,除了正赋,夏税以钱加收的二分省耗,秋税以米谷加收二分雀鼠税。
除此更有支移和折变。
总的下来,杂税几倍于正赋。”
赵匡胤被一堆钱钱钱的字眼说得都考虑不过来了,直到最后一句,才咋舌说道:
“这么多?”
“这还不是全部,这是唐史上有记载的,据说还有一些纳赋时税官玩的花样并不在正史里。
宋国境内现如今的赋税怕是也有各项杂税。
要知道的清楚明白,还是要朝廷里懂这些个弯弯绕绕的人来总一份出来比较好。
如果要推行新税法,我自己的想法是,人丁会跑,会躲,会死,而地是不变的,按着地一次性多纳赋会不会更合适一些。
一科税过,下面的人也没有什么克扣的名目,朝廷查起克扣贪污来也简单,只此一项,但凡加收多收,查到就一撸到底,也省得掰持了。”
蔡嘉上还没有完整的想出法子来,就把大致有个模糊的想法说了出来。
“按地多寡收取?那我那书桌上的奏折得捅破房梁!”
赵匡胤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他要按地收税,真的,那些名下占着千顷良田的,得直接跟他拼命!
朝里的人那些家里有个百亩千亩的,也绝对不会支持这样的新税法。
“他二叔,咱这占城稻推出去,开荒的必定多。
再后蜀南平,都是肥米之地,这京里消息灵通的自然就去这两地置业买地种占城稻。
能去买地的几乎都不用纳赋,那还收回来做什么。
您可拿不到半文钱。
再者,占城稻高产,这些粮食都在他们手里,岂不是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粮多人少,吃用不完,到时候再有那么一两个利欲昏心的卖给了北齐,您的管仲传可就白看了。
北齐归宋难,燕云十六州则就更不用想。”
李冬儿不想危言耸听,但现实如此,封建王朝的起起落落,分分合合。
人少地多,合。人多地少,分。
这个多与少往往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少。隐田隐户才是大头。
“冬儿说的在理,不可不防。”
李冬儿一说完,杜太后马上就出声赞同了,杜家其实也是大地主,占城稻一丰收,她当时就已经想要稻种给杜家了。
但凡李冬儿能给,给的多,杜家肯定会买地。
她家不用纳赋,田地自然多多益善。
推己及人,其他地主,必须是跟她一个想法的。
赵匡胤无奈了,他知道这其中关键,可怎么推行,这才是重点。
“那怎么推新政,大家都要纳赋了,这他么的谁干啊!”
赵匡胤忍不住飚了一句粗话。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呗。”
李冬儿老神在在的补充了一句。
果然,完全没有她的手笔,蔡嘉上就想出了跟摊丁入亩本质上一样的新税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