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的苦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昭哥儿还很受教的样子,再这么下去,蠢成这样,心好累。
不知道要是把他放聪明人身边会不会变得聪明一点啊!
“让昭哥儿跟着你,你来教他读书!封太子太傅!”
赵匡胤想着想着就蹦出来一句。
“官家,别,您可别把我放火上烤!”
赵普吓得跳了起来。
“我不管,不然你给我想个法子!在这么下去,养废了。”
赵匡胤直接耍起了无赖。
不死贫道死道友,赵普咬咬牙:
“送关将军那里去呗!你看关家大郎二郎三郎,教得多好啊!”
赵匡胤摸摸下巴的胡子,往下一捋,拍了自己的肚皮一记。
“言之有理!”
“不上学了?不上课了?木石村连个先生都没!”阿离在边上凉凉的来了一句。
赵匡胤顿时萎了。
虽然没有立太子,但是昭哥儿的课还是大儒来教的,他自己都在补功课读书,没有理由把儿子送去木石村这样的乡下地方放牛吃草啊。
“把先生一起送过去呗!”赵普弱弱的又提了个议。
“好好得一个皇子,连着先生一起送出了京城,不知道的还以为昭哥儿成了弃子呢!这先生也不能尽心啊!”
阿离直接就怼了回去。
这一个二个的一点也不省心。
昭哥儿才多大,就这么扔出去了,是个人都得胡思乱想了。
为了不接这烫手的山芋,赵普急中生智。
“官家不是想迁都洛阳吗,还有洛阳国子监的事,国子监不行,洛阳本地私塾书院倒是盛行。咱们就先去弄个书院,大马山也是关家小县主封地,以县主的名义开一个书院,就地招生,昭哥儿带着现在的先生全部先行一步,等待迁都。”
“迁都的事,哪有那么容易,就没有一个支持的。”赵匡胤略心塞。
关家儿子就是养得不错。
可迁都,遥遥无期啊。
朝臣上蹿下跳的。
反对迁都的意见的朝臣,说出来的几点也是有理有据的。
宫阙不备、百司不具、军愿不充、壁垒未设以及畿内民困。
宫阙不备,洛阳有行宫,可行宫残旧,城墙残缺,修缮起来没三五年不行。
百司不具,汴京各司齐全,从人到房子,色色都是齐的,搬起来,人过去容易,连个办事的地方都没有。
军愿不充,壁垒未设,城池防卫军要就地招募,城池的防线也要重新完善,这些通通没有。
畿内民困,老百姓生活贫苦,迁都耗资颇巨,好不容易国定民安,再折腾迁都劳民伤财。
这也确实是现实所在。
只是赵匡胤在这汴京城,寝食难安。
汴梁的北边是不过五百里就是燕云十六州。
无险可据,易攻难守。
“汴京形势涣散,防卫为难,不是长久之计!始终还是要搬的。”赵普答道。
赵普跟赵匡胤的想法是一样的。定都汴京以后,才发现,边境防卫线拉得太长,每年军费甚巨,轻易也不敢裁减。
即使防卫线铺开了,这汴京也常年需要驻守大量的禁卫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